走近你,温暖我-------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标签:
读书修行引领影响ppl |
分类: 我的著作读者评论 |
走近你,温暖我-------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慧眼
在北京培训时,Scott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篇作文“Where do You Learn Right from Wrong?(你从哪里学到对与错?)”这个题目让我思考了一段时间。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棘手的问题或者遇到一些不得已的选择?我们会向谁学习呢?
记得在那次作业中,我列举了父母、老师、书籍、他人、自然、自身的经历等几个方面。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他们的很多价值观念、待人接物、处事方式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影响。老师的言行通常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而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别人的相处、自我经历的反思使我们日趋完善。然而,总的说来,书籍是陪伴我们一生的最好的老师。
小时候,我能见到的书籍非常匮乏。记得读得最多的是连环画,如:《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鸡毛信》、《小兵张嘎》。再就是偷读爸爸借来的《大刀记》、《铁道游击队》等为数不多的几本小说。在那物质贫困的年代,书籍为我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背着书包走出了村子,走进了县城,又从县城走进了省城。
像任何人一样,无论在职业发展还是在家庭生活,我曾经遇到很多迷惑甚至棘手的问题,最令我温暖的地方就是图书馆,最体贴我的老师就是书籍。不知道如何教好英语提高课堂效益,我咨询过书籍;不知道如何进行孕期教育,我咨询过书籍;不知道如何对刚出生的女儿进行教育和护理,我咨询过书籍;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焦虑情绪,我咨询过书籍。几乎每一个问题,都能从书中寻到答案。所以,读到常生龙先生所著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所说如下一段文字时,产生了深深的共鸣,他说“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难题,其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并且已经被别人进行了总结,发表在各类著作、报刊和媒体中。如果我们是一位读者,就可以在其中找到路径或答案,在前人的力挺下站得更高、行得更远。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相信每一个坚持阅读的人,都和我有同样的感受。”
人海茫茫,相聚有缘,能和大家相识是我们的缘分。在这几次的支教中,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克服困难的精神令我深深感动。我也来自农村,相信咱们班大部分同学都是同样的情况。读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而我们目前正在做的工作就是让孩子们也通过辛勤读书为自己的将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想将孩子和学生培养成爱读书的人,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悦读者。所以今天送给每位老师一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希望大家喜欢。
也许大家觉得奇怪我为什么送给大家这样的书而不是英语名著吧?
首先该书的作者常生龙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博友。他现任上海虹口教育局长,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管理奖”,“《中国教师报》2011年全国最具思想力的教育局长”,“《中国教育报》2012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其实,这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他博大的人文情怀和对教育和生活的满腔热爱。如果大家登陆他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489783431),便会有所领悟,在此,不再赘言。
喜欢看一些英语电影。《死亡诗社》(又名春风化雨)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片子。主人公基廷老师是一位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改革者。他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和经典文学所带来的力量。在电影结尾,在他被迫离开学校的时候,学生们集体站在桌子上,大声朗诵沃尔特.惠特曼的诗歌“O Captain, My Captain”。温和包容的基廷老师冲破当时美国迂腐教育的禁锢,解放了学生的心灵,给死气沉沉的教育来来了生机与希望。“千教万教教人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正是他教育教学生涯的写照。
2012年开通博客不久认识了常生龙先生。随着了解的增加,总把他与基廷老师联系起来,于是不再称呼他常生龙先生,而是称他为“船长”。如果将转型中的中国教育比作一艘劈荆斩浪的大船的话,常生龙先生则是这艘大船的船长。记得几年前参加山东省外语教学年会时,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刘道义先生就曾经说“中国教育看上海,上海教育看虹口”。
无论多忙,在工作之余,船长十余年来坚持阅读、思考,笔耕不辍。看他的博客,截止到今天已经发表了近550篇读书评论。提到读书,很多老师都觉得自己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那船长又是如何能够坚持每周一本书、有读必写的呢?船长说“在这个极速变化的时代,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让自己始终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来思考和筹划,可以让自己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成功。无论是对自己、对学生和对学校,这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想,这大概就是他无论走到那儿,总将书放在自己的提包里,将旅途、会议间歇、饭前饭后、睡觉之前等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见缝插针就读上几页书的原因,也是上海虹口教育成为中国教育窗口的原因吧。
想读书的人再忙也能挤出时间,不想读书的人再闲也有借口。明白阅读的力量所在,一贯坚持肯定会给自己、家人和学生带来回报的。正如船长所言,每当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有一本书在那里等着,给人启迪,让人豁然开朗。
很多人向我讨教育儿经验。回想孩子成长的历程,我只不过做了两件事,一是自己坚持阅读,而是在孩子小的时候和她一起阅读。后来曾经将育女经验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们共读共享。不仅克服了自己的职业倦怠,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如果家长能够将孩子培养成终生悦读者,家长肯定是成功的,孩子则是快乐而优秀的。如果老师能够将学生培养成终生悦读者,老师肯定是成功的,学生肯定是快乐而优秀的。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就是将孩子和学生培养成悦读者(Raising readers)。
有同事和好友让我推荐书籍,我也曾经给他们提过我自己读过的书供他们参考。读书是很个人的事情,我喜欢的大家未必喜欢。但这本书是船长根据自己近10年阅读,从撰写的500篇书评中精选出来的,有对著名教育家的理论介绍和自己的感悟,也有成功教师的实践经验介绍和分析。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大家既可以了解到一名最具有思想力的教育局长的所读所悟,也可以按图索骥找原著慢慢品读。既可以解决不知读什么书的烦恼,也可以节省时间直接了解经典著作的精髓。你可以寻找到支撑我们平时教育教学的背后的理念,也会发现现实教育教学的策略和技巧以及最新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对教育教学方式带来的变革以便更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弗兰西斯.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使人精确”。希望大家能够坚持不懈地阅读,在阅读中与最美景致一次次邂逅。同时,希望大家能坚持不懈地把培养孩子和学生的阅读习惯当成重要的己任。要知道,英语不是老师讲会的,而是学生在大量的听、读、练中获得的。课堂上少一点碎片化的知识讲解,多一点原汁原味的阅读欣赏;平时少一点机械化的考试,多一点自主性的写作。尊重、呵护学生的学习权利,将时间还给他们,将机会还给他们。让他们在书籍中读出他人,在写作中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做更好的自己,为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好准备。
让我们相约现在,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