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书怎样吸引更多的读者?

(2015-08-22 06:27:33)
标签:

上海书展

书香中国

推广阅读

明星效应

ppl

分类: 我的心情

819日开始,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的2015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热闹非凡,各出版社使出浑身解数,将自己最为得意的书籍展示在读者的面前,供大家进行选择;各种专题报告会和签字售书仪式,吸引着众多粉丝前来捧场;媒体也是憋足了劲,在推广阅读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纸质的、数字的信息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线,激励着人们走进书展的现场。

每家出版社的展位都是书的海洋,堆满了自己近几年来出版的书籍,其中有一些是很有价值的,它们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与读者的邂逅。读者来到书展,其目的性往往并不是非常强,会在走走看看之中发现让自己眼睛一亮的书籍,撞出不期而遇的花火。

这样的邂逅其实并不容易。书太多,要找到它们就像大海捞针一样,需要有时间保证,更需要有定力,不被周边的各种讲座、作者的签售等所干扰。有些经典的著作,因为没有版权的限制,会有多家出版社的版本,这更需要自己做出判断,保证自己所做的选择是正确的。

14日的博文中,我曾介绍了“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2015)”所呈现的调查结果,其中就有对影响图书购买因素的调查结果,这个结果印证了我在选书时的一些想法,也很值得出版社借鉴。上海市民的选择图书时,“内容简介”和“熟人推荐”连续四年排在前两位,说明好书是不会被大众所遗忘的,读者在阅读之后的有感而发和相互推荐,更能激发大家的购书欲望。“作者名气”、“出版社的名气”也是影响读者购书的重要因素,像吴非、周国平、钱理群、高万祥……等的作品,因为被大家所熟悉,他们每有新作出来自然就产生阅读的欲望;像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源创图书”系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夏图书”系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尊师园书坊”……等,因为已经做出了名气,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所以称为大家购书的主要参考因素也就不足为怪了。

影响大众购书欲望的因素还有“畅销书榜”、“有影响人士或专业机构推荐”、“媒体的书讯和书评”等。这三个因素都和媒体有着直接的关系,这让我联想到张贺820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推广阅读不妨借助“明星效应”》,其中有两个案例很典型,这里借用一下:

案例一是美国知名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的脱口秀中,有一个小栏目叫“奥普拉读书俱乐部”,每期向观众推荐一本书。凡是被奥普拉推荐的书,往往能销出数十万册。2003年,小说《伊甸之东》一经奥普拉推荐,出版社疯狂加印了120万册。这个节目影响力如此巨大,以至于美国100多位作家给奥普拉写信,请她推荐自己的新作。“奥普拉读书俱乐部”的口号就是“让美国重新阅读”。

案例二是2014年,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在中国热播,剧中主人公看的一本书《爱德华的奇妙之旅》竟然卖到脱销。最近热播的另一部韩剧《制作人》中出现了赫尔曼·黑塞的小说《德米安》,网络上关于此书的搜索量顿时大增。

看来,如果一本书确实是好书,在吸引读者眼球方面还是要做一些策划的。除了等着读者发现书的好,通过销量挤进排行榜之外,出版社还可以多动一些脑筋,在借助媒体特别是“明星”的效应方面做一些新的尝试。一位出版界的人士说,罗振宇的“罗辑思维”选中了他们出版的一本书,两个星期就卖掉了几千册,销售效率远超实体书店。这也是利用明星效应推广阅读的成功例证。

“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2015)”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图书广告”是最不受读者青睐的宣传和推介方式。购买者对于纯粹以宣传、推销为目的的营销手段不仅不感兴趣,甚至还会有反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