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天性的芬兰教育

标签:
芬兰教育阅读习惯人文艺术顺应天性ppl杂谈 |
分类: 海外短波 |
“教养可以这么自然”是一本书的名字,作者涂翠珊,出生台湾,因为至欧洲深造,认识了芬兰籍的丈夫而缔结良缘,他们婚后曾居住台湾一段时间,尔后才决定回芬兰定居,并在五年前,生下了一个俊秀的男孩小雷,这本书描述的即是这位台湾妈妈在遥远的北国,从孕育到抚养孩子中深刻感受及观察到的种种,若换成她的话语,这本书叙述的是:“孩子教会我的事,以及芬兰这个国家带给我的生命启发。”
以教育来说,芬兰十分在意个体的差别,孩子入学与其说是受教,不如说是探索开发孩子潜能的过程。从进幼儿园起,便密切观察每个孩子的心性与兴趣,也尊重孩子的学习脚步,他们不求快,也不苛求每个人的速度一致,芬兰老师最常挂在嘴边的话语便是:“不急,慢慢来。”害羞的孩子绝不勉强他们即刻融入团体,学习进程慢的没关系,大家可以放缓脚步停下来等他。
幼儿园安排的固定课程有森林之旅、烘焙、室内游戏、绘画,以及结合肢体与音乐的律动课,日常作息如用餐,也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即便才三四岁,也可以轮流当“厨房小帮手”,负责布置餐桌准备餐具,他们非常鼓励孩子亲手做,除了增进手脑协调激发创意,也是师生亲子间彼此信任的表现。
在台湾幼儿园讲求的是一致性,连孩子上厕所、午睡都统一照表操课,且天天都有课业要学,也有功课要写,如果进小学前还未学会注音符号拼音,这所幼儿园是失职的,若读的是双语学校(中、英文),那么他的课业负担就更重了,回家还有一堆功课要写,其实幼儿腕骨发育尚未完全,并不适合做书写这样精细的动作,但专家再怎么提醒,似乎也难打破父母怕孩子输在起跑点的迷思。
华人教育着重的是效率(或该说是功利),仿佛越早给孩子甚么,就越能领先同侪一步,在学校老师最关注的也是每个孩子的学业成绩,尤其是主要学科绝对得跟上进度,若落后了,有少数老师会愿意主动辅导,资源够的学校会聘请大学生为孩子做课后辅导,而这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孩子们在课业上的表现趋于一致,若最后这些孩子成绩仍拉不上来,那多半也就只能任他们自生自灭了。
在这之间,似乎不太有人会去关心这些真的读不来书的孩子,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兴趣或长才,包括应该是最了解他们的父母,也多以苛责对待自己的孩子,最常听到的就是:“你又不比小毛笨,为什么他考得就比你好?”或“为什么别人做得到,你却做不到。”
最后多以送补习班终结,但往往却是越补越大洞,就算成绩真的提升了,也只是因为平常考卷写多了,考试技巧纯熟了些而已,和学习是否长进一点关系也没有。
现在台湾大学多到只要你愿意读,没有进不了的问题,但一个大学毕业生却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若能及早在中学前就了解自己所长,而选择一条适合的路,那不仅节省社会资源,也避免浪费个人学习力最佳的成长期,且依社会结构来看,我们真的需要的是学有专精各行各业的人才,而不是这么多无所适从的大学生呀!
芬兰人从小以阅读扩展孩子的视野,并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在妈妈的肚子里,政府便已准备好适合念给幼儿听的韵文本,此外还有很多为孩子规划的幼儿俱乐部,免费成为会员后,每个月都可提早收到适龄读物的书单,圈选后会寄送到家,这对无法分身逛书店的父母来说帮助很大。
等孩子能随行出门了,那么图书馆会是育儿最好的去处,因为芬兰的图书馆里都有规划完善的儿童阅读区与游戏区,人口六十万出头的赫尔辛基市区,公立图书馆就有三十二间,其他主题性的图书馆也照顾了不同族群的需求,如爱乐者及听障儿童,全世界图书馆分布密度最高的国家即是芬兰。
音乐与美术设计也是芬兰陶成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他们藉各式课程及表演活动让孩子从小就在充满人文艺术的氛围中长大,孩子学音乐不是为了通过各式鉴定考成为一个演奏者,而是让音乐丰富他们的生命,参与各种DIY创意设计活动,则可激发孩子的各种可能,当每个个体都能藉由阅读及人文艺术深度探索自我时,要找到自己所爱所长,就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了。
芬兰的“慢”看似毫无效率可言,但他们教养出的孩子在全世界竞争力评比中,永远是佼佼者,因为阅读能让人一生学习成长,且一个人所选择的职业若是自己所长所喜欢的,如何会不倾其所能?
若以为人口少所得高是芬兰所以能培育出高品质的人才那就错了,“两个不嫌多,三个才圆满”是芬兰鼓励生育的口号,相对台湾的不愿生(其实多半是生不出来),彼岸的不能多生,能给予孩子的资源芬兰绝对不会比我们多。
他们的高所得扣除税额后,一个家庭的消费也十分有限,他们愿意到二手店购物而不追求名牌,他们弹性上班是为了多陪伴孩子成长,课余时间为孩子安排的游泳课、音乐课及各式展演活动多是亲子共同参与,所有的公共空间也多是无障碍适合父母推着幼儿车到处游走……,而且最重要的是,芬兰的父母接受且尊重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差异。
所以如此自然的教养方式,是一种选择与态度,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的问题,孩子要的并不是金钱堆砌出来的贵族学校及补习生涯,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与尊重,其实真的就是这么的简单,但对汲汲营营于职场的现代父母来说,却是多么的不容易呀!也许其间的抉择,就看我们想给孩子一个怎么样的未来吧!(资料来源:腾讯大家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