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掘坟墓的资源掠夺·读《最后的竞争》

标签:
石油资源稀土元素矿藏分布土地掠夺ppl |
分类: 读书评论 |
——读克拉雷《最后的竞争》一书有感
当我们手中有了一点闲钱,准备购买一辆汽车的时候,当我们感到手机的功能不够齐全,准备添置一台新手机的时候……我们其实都是在和其他人争夺有限的资源。石油是古代海洋里死亡的微小动植物(浮游生物)的残体形成的,其间经历的时间跨度为1000万至6亿年,但在前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些石油资源将被开采殆尽;铁、铜、锰等工业生产主要的原材料的矿业资源以及稀土矿被过度的开采,也基本上都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现状。
克拉雷所著的《最后的竞争:地球剩余资源大掠夺》一书,从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矿产资源、稀土资源、土地和粮食等多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困境,以及各大公司和各国政府为了维持这种发展趋势所做出的自掘坟墓般的资源掠夺,让我们今后整个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忧虑。
一、人类对资源的需求
社会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建立在各种资源支撑的基础上的。当我们对当今世界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欢欣鼓舞的时候,要充分意识到我们对资源的消耗也是在成倍增长的。世界经济在未来的岁月里还会继续增长,相应地,对基本资源的需求必将继续增大。近几年,在铝、铜、镍、锡、钨和其他重要矿物的消费上,中国位居世界第一或第二。许多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公司为了满足中国迅猛增长的矿物资源需求而满世界寻找新的矿藏。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到2035年,两个国家日消费汽油将达到3900万桶,大约占世界消费量的35%左右。中美两国之所以都非常注重能源战略,都非常关注可利用资源的保护,其原因就在于此。
现实情况并不乐观。世界上现有的、经过精心开采的资源矿区和大型油田,几乎没有希望再有新的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伴随着全世界的需求增长,迫使采矿企业和石油行业不断进行技术的升级换代,而每一次采矿和钻探技术的新进步,都使得一些难以开采的矿藏被开发出来,直到这些矿藏也被开采殆尽。世界上几大主要石油产区的石油产量,在经过了连续几十年的稳定增长之后,现在大都已经进入到石油枯竭的阶段,产能持续下降,即使是采用新的开采技术,也无法阻止这种下滑的趋势。
现在世界各国,面临着的共同的问题就是:需要找到新的矿产或石油资源,其规模既能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又能弥补现有资源产能下降带来的影响。
这种新的、未被开采过的矿藏是否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样的矿藏资源一是在深海,二是在北极,都是环境非常险恶而且十分荒凉的地方。
深海钻探已经尝试了很多年,但现在看来面临的问题依然很多。有石油的地方,往往也是深海中飓风和海浪频繁发生的区域,如何在这样的区域里建造一个稳定的钻井平台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挑战;钻出的石油和天然气如何运输到输送到陆地,也是一大挑战,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对整个海洋环境的污染;因为开采的石油和天然气压力巨大,会对工作人员和设备造成通常无法预见的强大压力;再加上深海勘探和钻井常常在几个国家有争议的海洋区域中进行,常带来地缘政治等方面的压力。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进行深水油田勘探的“深水地平线”因为密封原因导致的爆炸事故,就引发了巨大的水下石油井喷,严重污染了当地的海洋水质,要导致了不少员工的伤亡。
北极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矿藏,这是众所周知的秘密。这些年来,俄罗斯、美国、挪威、加拿大等国围绕北极资源的开发,在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开发北极并非易事:极低的温度、频繁的风暴、无处不在的海冰、以及对濒危物种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脆弱的环境,这一切都是很大的障碍。北极的土壤往往都是沼泽,在温暖的夏季会变成泥沼——令交通和建设成为一个噩梦。同时,冬季寒冷的气温和频繁的风暴对工人和设备都是严重的威胁。矿场遥远的所在和常常极度寒冷的气候过于严重,任何人都无法永久居住,结果矿山只能采用“飞入/飞出“的作业法,工人到矿区工作两周就被轮换。
在北极周边地区,人们开采矿产资源的步伐正在加快。在加拿大的阿萨巴斯卡地区的露天采矿已经使部分地表变得像月球表面那般黑峻峻的,巨大的人造坑旁是大堆的废弃岩石和有毒的废水池。这些庞大的矿坑从太空都可以看到,使艾伯塔省北部原本清一色的绿色景观变成了黑色。在阿拉斯加,矿山的露天矿区有3千米长,1.5千米宽,520米深,从外太空看就像一条巨大的裂缝。从这个巨洞开采的斑岩要用砷、汞和其他有毒的化学物质进行处理,以滤出黄金和铜,剩下成堆的废弃岩石和有毒废矿液便是尾矿。
所有的这些采矿和石油开采,在破坏矿区的生态环境的同时,还都将加剧环境污染的可能性,让这个地区的生态发展变得难以预测。
二、稀有元素的内在价值
稀有元素是指那些在自然界中储量、分布稀少的元素。它们的特点是,可以其他金属一起制成异常坚固且极轻的磁性合金,并且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虽然储量不多,但它们作用非凡,常用来制造特种金属材料,如特种钢、合金等,是飞机、火箭、原子能、计算机等工业领域中的关键性材料。用稀土材料做的合金磁铁即使暴露于高温也不会失去磁性,这使它非常适用于用在风力涡轮机和汽车引擎上。
近些年来,随着高能效“绿色”技术的日益普及,稀土材料被更加看重了。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2008年的那份调查报告确认,有5种矿物或矿物族对美国的商业和军事尤其重要:铟、锰、铌、铂系金属和稀土金属。还有6种(铜、镓、锂、钽、钛、钒)被认为值得重点关注。
就拿铂来说,如今市场上出售的1/4的工业品要么是直接含铂系金属的,要么是在铂系金属的设备上制造的。铂系金属在汽车催化式排气净化器上的应用是关键性的:还没有其他材料像它这样,能够有效地把一氧化碳、氧化氮和其他有毒排放物转化成水蒸气和毒性较小的气体。但铂系金属像黄金一样,勘探到的储量非常少。全球供应特别脆弱,因为世界产量的绝大部分仅来自俄罗斯和南非这两个生产国。
今天的很多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所附带的产品中都含有稀土材料。例如,电脑的液晶显示屏就是用铕作为红色磷光剂;光纤通讯电缆中所依赖的激光转发器的充满了铒;所有抛光的玻璃产品都在表面镀了一层铈。像铟、镓、锂、铌、钯、钽、钒等“关键矿物”,一般民众不太熟悉,但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中国的稀土资源位居世界首位,排在第二位的是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越南等国近20年来在稀土资源的勘查与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发现了一大批超大型稀土矿床,如澳大利亚的韦尔德山、俄罗斯的托姆托尔、加拿大的圣霍诺雷、越南的茂塞等稀土矿床。前些年,中国的稀土矿供应占全世界的95%以上,随着各个国家对稀土资源的重视,以及稀土资源的稀缺特质,相信我们的出口会有所限制的。
要把稀稀土元素从共生矿中提取出来,一般都需要使用大量的酸和其他有毒化学品,出于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考虑,美国的大多数稀土矿都已经关闭。从环保的角度以及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我们国家的稀土矿的开采也该放慢脚步才是。
三、一场危险的资源博弈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将是残酷无情的和极其激烈的。每个参与全球剩余资源竞争的国家都会不遗余力地提高自己的地位,同时毫不留情地排挤压制其他国家。重要原材料供应得到保障的国家,其全球经济政治地位将会上升,而找原材料没有保障的国家,其地位将会下滑。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依赖军事武力满足资源需求,战争的风险也在不断地增加。
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有一件事实是改变不了的,那就是资源产生的速度远远小于资源消耗的速度,各国早晚都会被迫适应资源极度短缺这一现实。人们将会需要用新的建筑材料来替代蕴藏量日益减少的铜、钴、锰等建筑业广泛应用的矿物。当稀土和其他特种金属的蕴藏量都耗尽时,电气系统和计算机系统也将不得不应用创新的新材料。
如果这一天终将到来,那么哪一个国家早一点转型,就可以占据极大的优势。权力和财富将不是来自对越来越少的资源供应的控制,而是来自对新技术的掌握。
目前的工业活动最终将被证明是不可能持续进行下去的。正因为建立一个全新的工业秩序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启动这项工作方面的任何重大延误,都将被证明是代价巨大的。
《最后的竞争:地球剩余资源大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