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要迎来的新时代·读《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

标签:
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定位系统 |
分类: 读书评论 |
——读斯考伯等《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有感
回到家,用手机触碰门口的感应屏,房门开启,手机会自动关闭3G上网并自动连接家里的WIFI、将铃音调低;晚上临睡前用手机触碰一下床头的感应屏,手机自动离线并自动设置好明天早晨的闹钟、及早晨自动联网在线;走出家门,用手机触碰一下车库的感应屏,座驾会自动开出,等坐好上之后告诉汽车要去的酒店,汽车会自动将你载到那里,并倒车入位;走进酒店,你喜欢的就餐位置已经帮你准备好,一杯红酒摆在你的面前,手机上显示出你过去在这家酒店吃过的饭菜,以及厨师帮你推荐的菜肴……
别以为这是电影、电视里才会看到的场景,在未来的日子里,这样的生活将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向我们展望了未来的25年,我们即将迎来的一个全新时代——场景时代,以及这样的时代将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消费、娱乐等带来的深刻变化。
一、场景五力
场景时代的来临依赖于五种科技力量的发展,并共同发挥作用。作者将其称之为“场景五力”,分别是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大数据、传感器、定位系统。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掌握了这五种技术,同时它们与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也日益密切。
移动设备。最早的移动设备是笔记本电脑,正是这一设备使人们尝到了的甜头,并激发了对移动设备的渴望。几年前面世的苹果的Ipad系列和iPhone智能手机系列,是移动设备的一次革命,实现了将个人电脑数据转移至云存储的数据大迁移。软件的即时更新以及大量免费软件的使用,更推动了智能手机的发展。在2012年的时候,全球手机的数量已经突破了世界人口的总数,在未来的几年里,随着手机智能程度的不断提升,更换新的智能手机的用户会更多。
社交媒体。我是从2005年的下半年在MSN上尝试创建自己的博客的,并于2006年正式在新浪上落户。在2005年的时候,博客、维基百科和播客上的全球用户总人数还不超过400万人,社交媒体、社交网络等词语还没有出现。如今,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种社交媒体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全球有近15亿人口使用社交网络,Twitter、微信等每天发布的信息超过10亿条。社交网络在改变人们的交流方式的同时,也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的引爆源。
大数据。我们在网上关注到的一切以及所需要的一切都来自数据。在场景时代,数据就如同空气中的氧气一样,无处不在又不可或缺。全世界近九成的数据是在最近的两年内产生的。如今,在一个新生儿诞生的那一天里,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量就相当于70个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数据量。在数据无限膨胀的同时,如果从海量的数据之中寻到自己所需要的那一点数据,并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精确地呈现出来,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关键词搜索的方式已经落伍,谷歌在探索用机器来设别人类的语言,Facebook提出用社交图谱检索人际关系,一家名为AI-ONE的公司则在模仿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人类可以设别高度复杂的模式,能够察觉文本、时间和可视数据的基本特征和意义,这些都是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感器。2001年,凯文·阿什顿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即无生命的物体可以通过全球网状网络与人或者其他无生命物体进行交流。这一交流的媒介就是传感器。传感器可以不知疲倦地工作,不需要休息,也不会要求加薪,现在已经遍布于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远在火星上的“好奇号”探测器。2007年1月史蒂夫·乔布斯推出的苹果手机,标志着传感器成为场景的五种原力之一,它的屏幕内就包含着一个微小的传感器,有的手机甚至还配有加速度传感器,用于在手机掉落时提供保护。目前,智能手机中平均有七个以上的传感器,它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你的位置、运动、温度、身体技能等多方面的信息。在2011年日本的海啸灾害发生之前以及核辐射之后,传感器都发挥了其强大的作用,提前做出预警,提醒人们防护,挽救了数以千计人的性命。
定位系统。如果你开车准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但对这段路程不熟悉怎么办?没关系,百度地图可以帮助你。只要你输入出发点和目的地,百度地图会引导你沿着最佳的路线前行,如果你在普通道路上行驶,每经过500米的距离,它就会提醒你一次到下一个交叉路口的距离,甚至包括道路的实时状况。这就是定位服务的魅力所在。定位服务的鼻祖是于2009年建立的Foursquare定位社交网站,它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位置进行“签到”,到2013年,用户已经进行了超过十亿次的“签到”,给公司提供了惊人的超大数据库来了解顾客位置和个性化购物的喜好。Findery是一家提供定位服务的公司,该公司创始人卡特里纳·费克用一句话解释了定位服务与场景的关系:“无定位,不场景。”
今天,“场景五力”通过智能手机被整合在了一起。“她”就像一个贴身助理,对你知之甚详,对外界的各种信息也无不知晓,可以帮你打理一切。这预示了场景时代的未来,其显著的特点即“更加符合每个人当时的需求”。
二、穿戴设备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的抱怨也逐渐增多。比如说,一个家庭的成员在一起聚会的时候,各自忙着玩自己的手机,是的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出现了淡化。这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产物。随着场景时代的来临,人际关系会从过去的低谷中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会进一步拉近。
回想一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以吃饭为主题的场景化吧。在这个场景里,顾客需要吃饭、需要高质量的饭菜和低的价格、需要舒适的环境、需要健康的餐饮……而众多的APP服务商结合自身的优势客户帮助解决走路问题、定位问题、选择问题、评价问题、底价高质量问题、舒适度问题等。在淘宝订餐、大众点评等社交网络上,你可以查阅到满足你需求的就餐地点,而百度地图告诉你到该餐厅的最佳路线,包括周边停车场的位置。因吃饭而催生出来的在线场景技术,营造出商业化的生态环境,包含了服务提供者、消费者、以及改进督促者、评价者等多种类型的从业者以及他们提供的服务,因为对场景技术的满意促使消费者不断使用这样的服务,并通过显著且有潜在可能扩展性的方式慢慢拉进现实生活中商人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有远见的市场营销者正在将重点从信息轰炸更多地转向“适时体验”,在客户且有所需的时候提供恰当的信息。更有精明的商家认真分析消费者通过各种设备传递出来的数据,并将潜在客户感兴趣的优惠信息以适当方式精确地发给他们,以实现“精确营销”。在美国,就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妇女用品商店向一个十八岁的女孩推销婴儿用品,并愤怒的女孩母亲告上法庭。但商家是对的,女孩怀孕之后不敢告诉家人,在通过网上查询相关资料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潜在需求告诉给了嗅觉灵敏的商家。这是一个反例。更多的情况下,这样的“适时体验”和“精确营销”,会让消费者更加感到温馨。
而促使这一切发生的重要载体,就是人们正在使用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是最为重要的,谷歌眼镜正在努力超越它,除此之外还有汽车、腕表、戒指、项链、运动鞋……等一切和人的有关的物品。
汽车和智能手机一样都是场景工具,都是可穿戴设备,只不过个头比较大而已。安装在汽车里的安吉星、以及各种各样的导航设备,汽车本身的各种传感器等,就是场景五力的具体体现。
人的十分之一时间是在车中度过的。但在今天的美国,青少年更希望拥有一款智能手机而不是一辆汽车。30岁以下的司机每年的驾驶里程与十年前的同龄人相比下降了10%。年轻人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手机上。这提醒我们,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汽车的发展将有可能经历如下的历程:第一步是进一步提升汽车的智能化水平,让汽车中的每一个部件都发挥其最佳的效能。比如说,可以将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研制成具有电脑功能的透明平板,将仪表盘的数据显示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以便驾驶者不用低头就可以看到相关的数据。一台能够理解驾驶员并且可以通过驾驶员视野进行观察的计算机大有前途;第二步是让汽车本身对操作系统一无所知,但能让乘客使用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中的程序。有了强大的智能手机,汽车没有必要再去另做一套系统,汽车的网络传播系统如果不能和所有乘客的个人技术相兼容,将会以成为数据孤岛而告终;第三步是实现无人驾驶。以前驾驶车辆占用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当无人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可以和火车相媲美时,人们就可以用释放出来的大量时间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在人的健康方面,场景五力都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真正的主角是传感器。很多病人因为不能按时服药而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药丸上的传感器可以对此进行监控、并及对病人病灶的演变情况进行持续的追踪。
像腕表、戒指、项链、运动鞋……等可穿戴设备,通过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为个体建立一个个人预期系统,专业术语叫“量化自我”。通过这样的场景工具,你可以了解自己的运动和饮食方式,你会发现运动、饮食和睡眠三者的关系,并搞清为何会生病或者感觉运动乏力。还可以发现地理位置与人的疾病之间的潜在关系。医生在诊疗病人时,从来不将地理位置作为一个要素来考量和分析。
三、隐私问题
通过各种装置收集你的数据,利用定位技术知晓你的位置以及去向,并利用传感器看你所看,这是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你越向世界开放你自己,这个世界就越能满足你越多的要求。”
随着“场景五力”的迅猛发展,其相关设备的价格也会越来越低,是否真的需要25年的时间真不好说。预测10年已经无能为力,或许不要这么长的时间,整个社会就将全面迎来场景时代。
在为这样的时代欢欣鼓舞的同时,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关于人的隐私问题。你所使用的穿戴设备越是智能化,你所传递出去的个人信息就越丰富,这是不言而喻的。但这个社会还远远没有达到透明化,如果有人将这些个人数据非法挪用,用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将会对个体带来怎样的伤害?这不仅仅是一个诚信、道德的问题,更需要通过立法予以保护。
二是关于应变能力的问题。很多人都希望利用自己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来为自己谋取一份好的工作,并为此安度一生。但越来越快捷的变化使得这样的想法无法实现。全世界最热门的十项工作在几年前是不存在的,我们该以怎样的姿态应对这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
三是有关人类社会的交流方式的问题。借助“场景五力”所进行的交流,与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有很多不同之处,当我们身处场景时代的时候,我们对此是否有充分的认知?
《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 [美]罗伯特·斯考伯
谢尔·伊斯雷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