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漫谈六十三:教育的标准

(2014-08-13 06:51:17)
标签:

科举制度

行业协会

印刷术

制式教育

ppl

杂谈

分类: 教育漫谈

如前所述,自从有了人类以来,教育就同步产生了。父母指导帮助孩子掌握生存的技能和延续家族的本领,是最为基本的教育形式。后来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又有了学徒制、师徒带教等类型的学习形式出现。

不管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师傅带教徒弟,当时都没有所谓的标准。成人将自己所知道的、所理解的东西,以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传授给孩子。相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成人传授的途径和方式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当一名成人因为自己其有智慧、有创新能力或令人称赞的演讲术而享有盛誉的时候,就会受到各方人士的追捧,并慕名而至,拜其为师。我国古代的孔子、古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无不如此。

1.科举制与行业协会

教育逐渐建立起标准,中国的科举制、欧洲中世纪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之后出现的行业协会对此都有一定的贡献。

发端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的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在长达1400年的时间里,逐渐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人才选拔机制。从教育的角度看,就是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考试制度。

这种考试制度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学习的内容做了具体的限定,要求从《四书》、《五经》中选择题目或者观点来进行写作;第二,考试的时间有具体的规范,从乡试、会试到殿试,非常有序;第三,书写的形式必须是八股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须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这也是“八股文”的由来。还要求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第四,考试的组织层级鲜明,一环扣一环……

当然,一般的贫苦大众家庭的孩子,每天为生存劳累和奔波,是没有时间读书的。能够读书的人都是贵族的后代,而科举制度本身的目的很明确,培养统治精英而不是启蒙大众。因此,科举制虽然具有标准化的特征,其受众是有限的,难以大规模推广。

到欧洲中世纪,伴随着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部分商人觉得“应当有一个正当的名义去应付嘈杂和不安全的社会环境,于是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成立自己的行会组织,不仅可以对外来商人和本市的非行会成员施加影响,也迫使行会成员在分享权利的同时,严格遵守行会制定的规章制度。

行业协会的职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反映会员以及企业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二是支持企业的发展,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三是负责指导企业抓好工人职业技能培训。行业协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逐渐制定本行业的从业标准,并且特别重视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青年工人的岗前培训。这种职业教育就是一种基于标准的教育。我们今天许许多多的教育标准,就是由此延伸出来的。

2.印刷术的出现

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时费工,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印刷术成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活字印刷虽然是在中国最早实现的,但真正给世人的生活方式带来影响的,却不是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而是德国人古登堡发明的印刷术。1450年,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52岁的古登堡发明了简化书刊印刷流程的办法。古登堡对印刷术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活字材料的选择和制造。他选用金属材料,主要是含锑的铅锡合金来铸造活字,可以反复多次使用,也经得起机械的磨损,比毕昇的胶泥活字要耐用的多。铸造活字用父型、母型(凸凹型),以细砂或粘土为母型,父型以木为之。先刻出木活字,捺印于粘土中,取出木字,将熔化的铅锡水浇入粘土模中,取出修整,即成铅活字。

第二,印刷设备的研制。古登堡在欧洲压榨萄葡或湿纸所用的立式压榨机的基础上,改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印刷机。采用压印方法,底部座台上固定已排好字的活字版,将墨刷在活字版上,再铺上纸,通过压印板压力印出字迹。

第三,油墨的制造。金属活字对水性墨的适性很差,古登堡研制出了油性墨。其制作方法为:将亚麻仁油煮沸,冷却后呈暗黑色,以少量蒸馏松树脂得到的松节油精与碳黑搅匀后,放置数月即成适用油墨。

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正值欧洲文艺复兴前期,由于社会经济、科学文教、和基督教的发展,对读物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因而极大地刺激了印刷术的发展。很短的时间内,古登堡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便由美因茨扩散到了德国的其他城市,接着席卷欧洲各国,成为主要的宗教和文化传播手段。反过来,印刷业的兴起又极大地推进了欧洲科学文教的繁荣和整个社会的进步。大约在印刷机出现的150年后,古登堡所在的斯特拉斯堡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出现报纸的地方,这一事件绝非偶然。

3.教育标准应运而生

印刷术的出现,带来了书籍的大规模发行,也带了新的问题。在此之前,学校教育领域并没有什么标准,老师是唯一的知识来源,也是绝对的权威,教什么、如何教全由教师自己说了算。书籍的出现,让人类进入了教育标准化的时代。相隔千里万里之遥的人们,可以拿着相同的书本进行阅读和学习,学习同样的内容,了解同样的信息,用同样的试卷来进行考试。这使得教师在教室里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虽然教师掌控着教室,但教科书的作用却远远超过了教师的作用。书本对于知识的正确定有最终的裁定权,教师所讲的内容如果和教科书不一样,会引起学生的质疑,会影响到自身的权威。

今天我们所从事的,就是基于标准的教育,又称为制式教育,这是世界教育的主流模式。以标准化的流程和模式培养人才,并以统一的标准考核之。以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内容、规定的考核方式大批量生产类同的人才,是制式教育追求的目标。制式教育本身其实就是对工业化大生产模式的模仿,是教育的工业化。以工厂标准化模式生产人才,以此满足工业化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完全符合工业化本身的逻辑。

    当我们从工业化时代走向信息时代之时,当我们从“人人有学上”的教育追求转向“个性发展”的教育追求的时候,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了制式教育的弊端。如何在追求标准和发挥师生的主动性之间取得平衡,是教育改革面临的一大难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