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高效的终身教育体系

标签:
终身教育社区学校专职副校长ppl教育杂谈 |
分类: 校园一瞥 |
构建开放高效的终身教育体系
——今年本区将启动具有开放大学特征和学分银行特点的社区教育网二期工程
本报讯
据了解,近年来,为了更好地推进社区教育建设,充实终身教育管理队伍,推进终身教育工作的开展,区教育局去年从学校中选派了8名普教系统优秀后备干部,充实到各社区学校,担任社区学校专职常务副校长,不但参与社区教育实践,帮助规范社区学校管理,还结合社区特点,开发编写了社区教育教材,破解了基层社区教育难点。
区社区学院院长、特级教师仇勇平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为社区学校配备专职的常务副校长,这在本市尚属首创。这些专职常务副校长,并不是学校的“边缘教师”或行将退休的教师,而是各学校中的中层干部,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正是年富力强干事业的时候,他们来到社区学校,无疑为社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来自鲁迅初级中学的江湾镇社区学校专职常务副校长杨辉,今年只有38岁。被派到社区学校后,全身心投入社区学校的课程开发和标准化管理,在对江湾镇街道历史文化进行调研后,提出了社区学校课程不但要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也要覆盖中青年群体和青少年学生。
调研时,杨辉感到江湾镇社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于是,杨辉翻阅了大量资料,开发编撰了民俗文化课程,他还联系了上海体育学院的老师,结合江湾的特点,为社区学校设计了《龙狮》课程,受到了市民的欢迎。与此同时,杨辉还结合年轻白领的需求,与南湖二职校联手,专门设计了白领课程《家庭汽车日常保养与维修》,不久就将正式开课。
从过去比较单一的一、二门课程到如今的多门课程供市民选择学习,课程的设置已越来越贴近市民的需求。家住奎照路的市民蒋爱民告诉记者,过去,社区学校冷冷清清,听课的人也是今天打鱼,明天晒网;现在不同了,许多课程都比较贴近我们需求,我们愿意听,比如《茶艺基础班》,听完课后还能现场实习一番。
据仇勇平介绍,本区的8所社区学校教学课程,如今都各具特色,曲阳的《易筋经》、嘉兴的《可乐球》,都拥有大量的学员,欧阳的《创新屋—木智坊》还获得了上海市社区教育特色课程评比三等奖;江湾镇街道前不久还被评为全国创建学习型社区示范街镇,提篮桥街道、欧阳街道、广中街道通过了上海市创建学习型社区评比等。(龙钢)
社区学校来了专业校长
今年年初,8名来自本区各所中学的老师在八家社区学校走马上任,担任两年全职校长。从课程设置到教师备课,从师资培训到教师管理,这批来自教育系统一线的专业人士,为社区学校带来了新面貌。
有所乐还要有所得
各社区学校经营多年,课程丰富,颇受社区居民欢迎。可从专业教育教学角度来看,社区学校还存在不少软肋。如,有的社区学校缺少固定教室,缺少懂教育的专业师资,课堂针对的年龄范围较小等等。此外,社区学校的课程大多偏向动态化,即以娱乐为主,如戏剧、舞蹈、曲艺等,但缺乏静态的课程,即真正的面对面的“传道授业”。
此次,学校教师担任社区学校校长,正是想从专业角度,参照中小学教育体系,以课程为抓手,提升社区学校的办学质量,让社区居民在社区学校不仅有所乐,而且能有所得,实实在在学到一些能提升个人素养的技能,让学校的办学真正落在“学”上。
社区学校推特色课程
在广中社区学校,记者见到了来自北虹初级中学的梁春老师,在社区学校随堂旁听了几堂课程后,他很快以专业的眼光捕捉到了薄弱环节——“社区学校的老师在教学课程上没有计划性和连贯性,也没有备课的习惯。”因此,他先从师资的培训上着手,提升办学质量。他将现有的教师队伍划分成课组,组织集体备课,研究一些在旁听中发现的教学问题,并计划在教师中开展教学竞赛,请教育专家和中小学教师作为评审团,对教学质量进行评比。
广中社区文化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以前社区学校的课程很热闹,现在的课程不仅热闹,而且感受到了专业。
目前,经过前期梳理,广中社区学校的教学将从开展教学和送教学入社区两部分做起。在广中路街道的支持下,今年,剪纸和扇面绘画两门全新的特色课程登陆社区学校教学计划。“看,我剪的创卫窗花好不好看?”在剪纸课程上,居委会文教干部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创建国家卫生区为题材,剪出了自己的作品。作为首批剪纸培训班学员,老师从基础起步,逐步进阶教授,让他们到学校不仅仅是图个热闹,而是真的掌握了一门技能。同时,社区学校计划将原有的传统茶艺课程向辖区内的中小学进行推送,并利用教育小区资源,将鲁迅中学的鲁迅文化教育引入社区课堂,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听到高品质的文化课程。这样,社区学校盘活了社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让课程不仅仅只是唱唱跳跳。
据了解,其他各所社区学校也将陆续推出特色课程,以满足不同社区居民的需求。(万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