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的八个预言
(2014-05-13 07:00:12)
标签:
教育信息化八个预言未来课堂转型发展ppl |
分类: 他山之石 |
预言三 教室可以向学生学习
用科技手段将学习过程逐一记录下来,作为知识资产传递给下一个学习者并进行自我改进,教室通过不断记录进行学习,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倪老师用某知名小学“云厨房”教室的例子生动展示了未来“会学习”的教室。
预言四 数字化学习产生全新学习模式
未来的学习模式不仅仅是教师说、学生听的单向模式,也不仅仅是纸和试卷的题海模式,只要有利于传授和接受知识的方法,都能成为学习的新模式。倪老师不假思索便例举出十种模式:线索构建学习、自组织学习、多路径学习、生产者学习、自适应学习、互动游戏学习、数形结合、视界转换增强现实(例)、探究建模、跨时空协作。
预言五 互联网思维注入课程创生
如今,互联网颠覆了商业、制造业、金融业、娱乐业等几乎所有领域,传统思维模式在互联网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虽然教育界对互联网的渗入极为谨慎,但还是认同了资源、互动、个性化、分享、大数据分析等互联网思维模式。倪老师大胆预测:“课程将进入超个人化时代,将会出现一个人的书本和课程,从而填补信息与课程间日益增大的鸿沟——用课程的超级多样化填补课程真空。”
预言六 学习者盈利将成为可能
这个预言基于一个简单推理:假定教育的需求是个稳固的市场,那么为满足需求而产生的供给(学习资源、课程、试题等)就理应获得经济回报,美国教师课件互换网就是很好的例证,而这种教育资源互换盈利的范围将在未来不断扩大,可谓“目光聚集的地方,金钱必将追随。”
预言七 从提供资源到提供工具与平台
倪老师预言学习者将主导教师使用工具和平台,随着科技装备和技术的日新月异,更多的工具将用于教育,更多的平台将提供教育服务。
预言八 低结构成为信息化设计主导思维
教育将变得随处可见、随处可教、随处可学,而不必进行复杂累赘的程式化导入,这是低结构教学的理念。从出版的角度理解,也许从内容的形式、载体、呈现方式等将变得异常多变和丰富。
从乔帮主的一个预言到倪闽景老师的八个预言,若隐若现的未来教育、未来课堂、未来教材变得愈发清晰可辨。激情四溢、睿智博学的倪老师不忘给出版人提出新课题:在教育走向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出版社如何进行生死转型——是数字化转型还是数字化转场?是内容搬运工还是内容构架师?是提供信息还是提供产品?是捕获读者还是消费者?是做功能化媒体还是产业链平台?我们心忧如焚地静心思索——教育信息化,我们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