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督导频频见报

标签:
责任督学督导工作教育监督教学改进ppl教育 |
分类: 校园一瞥 |
最近几天,虹口区的督导工作先后被《解放日报》、《新闻晨报》等媒体关注,1月6日的《解放日报》还在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下面是具体的内容。
责任督学突访小学查期末考
晨报记者 王婧
从今年开始,市教委为全市1660所中小学和部分幼儿园配备了405位责任督学,监督学校办学,方便家校沟通。作为其中的一员,昨天也是尹在林履职后的首次上岗督学。
突然来访让校长吃惊
昨天上午,双方一见面,尹在林便拿出了笔和厚厚的一本笔记本,直奔主题。“这学期,小学一、二年级开始实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学校具体有些什么做法?”因为临近期末,这次,尹在林最关心的还是“零起点”教学后,学校对低年级的期末考查形式。
“现在学校已经在低年级把对学生的结果性评价转化为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纪律、学习兴趣、学会倾听、善于汇报等多方面来给学生打星星。”丁勇介绍说,这一次的期末考查,对一年级学生是用闯关游戏的方式来评价,而二年级则完全依据学生的随堂表现和单元评价来打等第。“那么单元评价又是什么形式呢?是不是也是打星?”尹在林继续追问。“没错,表现最好的孩子可以有五颗星,不仅老师打分,还要看学生自己的打分和家长的打分。”丁勇告诉尹在林,这样的多元评价方式,既杜绝了对成绩的排名,也鼓励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听着丁勇的介绍,尹在林一边记录,一边频频点头。
丁勇还告诉尹在林,学校正在实行“一日教学督导制度”,由学校的领导班子到各个班级,督导一个班级一天的上课情况,包括学生的午餐、体育课活动等,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在校生活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发现问题立即纠正。“一日督导先在高年级实行,我们尽量做到一个学年所有班级走一遍。”对丁勇的这个做法,尹在林连呼“有新意!”
家长有意见可找督学谈
尹在林告诉记者,挂牌督学原则上应该是从下学期才正式开始,这一次来学校,主要是想先了解一些学校期末的情况,也算是挂牌督学的一次“试水”,所以督学的形式相对比较简单。等到下一次再去学校,就会加入随机听课、校园走访、座谈等更多的形式。
“责任督学一方面是监督学校规范办学,一旦出现问题,督促学校即知即改,另一方面也是做好学校的参谋,为学校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尹在林表示,责任督学工作才刚刚开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提供借鉴,需要自己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丁勇也说:“责任督学的存在会让校长感受到一些压力,但他们更多的是在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专业的诊断和指导,这对校长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情。”
此外,督学上岗后,家长和社会也有了专门的投诉和沟通的平台。虹口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常务副主任郑万瑜表示,今后,家长和社会公众一旦对学校在招生、收费、学校管理等方面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第一时间向责任督学进行反映。记者昨日在凉城二小校门口看到,责任督学的姓名、照片、电话号码等信息都已经挂在了墙上。
责任督学多为退休名校长
“虹口区聘任的17名督学都是曾经的名校长、名院长、名教师,在教育界很有声望,他们可以监督、指导学校,相当于学校的专属咨询团。”郑万瑜表示,之所以由一些刚刚退休的名校长、名教师来担任责任督学,是因为他们在学校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得到基层学校的仰慕和尊敬,由他们来督学更让人信服。
据了解,此次虹口区按一名责任督学负责五所左右学校的配备标准组建责任督学队伍,在全区共设置17名责任督学。每一所学校对应A、B两名督学,一主一辅。平时随访以一名督学为主,遇到相关问题处理,A、B角色相互配合。而在全市层面,基本也是这样的“标配”。
减少行政干预,将学校从繁杂事务中解放出来潜心办学
督导“瘦身” 学校“减负”
过去,多部门“各自为政”的督导,成了学校的沉重负担。虹口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常务副主任郑万瑜掰着手指细数:语言文字督导、少先队工作督导、体育工作督导、未成年人工作督导……粗略统计约16项。曲阳路三小校长储蕾说,曾有一个学期,学校先后被各种项目督导了6次,每次督导至少要准备一个星期、各种材料600余本。
“督导本为促进学校发展,但名目过多却会干扰办学。”虹口区教育局党工委书记潘惠琴表示,听到校长抱怨后,教育局历经半年调研改进:将各种专项督导整合成一项综合督导,每3年一次,每次集中于2天;电子版材料无需再打印成册;已参加过党建督导的学校部分环节还可“免检”。基层校长一下减负了。
督导检查“瘦身”,将学校从繁杂事务中解放出来潜心办学,但“瘦身”是否意味着放松管理要求?不少校长连连摇头:“督导从单一的行政管理手段变成专业会诊和指导,其实提高了标准!”虹口教育综合督导组调研发现,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办学特色不鲜明,以往单项督导,“交差”后依然“原地踏步”。综合督导组聘请专家团队,从整体发展着眼,帮学校梳理挖掘出戏剧文化之长。如今,“戏剧”成为优化课程的新载体,学校特色独树一帜,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在全市层面,督导也在悄然改革。日前,上海405名“责任督学”亮相,2人一组“包干”五六所学校开展常态服务。“责任督学”多由退休的名优校长等资深教育专家组成,对学校招生、收费、择校情况,课程教学、课业负担、教师专业发展等进行全面监测和指导。以往,区县教育在被督导时会为财政投入、校舍配置等超出权限的“不可控”因素而困扰。如今,在市教育督导委员会整体协调下,教育、财政、人社、编办、规土、建交、住房等部门协同对区县综合督政,破解经费投入、人事改革等跨界协同的问题,不少教育局长直呼“务实”、“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