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梦》新闻发布会举行
标签:
陶行知上海工学团少年中国梦现代少儿京剧ppl |
分类: 会议纪要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进教育系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由文汇报社、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主办、浙江京剧团创排、上海梦陶艺术剧社承办的现代少儿京剧《少年中国梦》将于近期推出。
9月25日下午,现代少儿京剧《少年中国梦》新闻发布会在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少年中国梦》主办单位、文汇报总编辑陈振平,上海市教育工会副主席王向群,《少年中国梦》艺术总监、上海京剧院著名老生演员李军,《少年中国梦》编剧、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叶良骏,《少年中国梦》总导演、浙江京剧团团长翁国生,上海教师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张中韧,以及《少年中国梦》艺术顾问刘安古、胡蕴琪等参加发布会。参加发布会的还有本市文化、教育界人士,《少年中国梦》主创人员和浙江京剧团的团员,上海及浙江的媒体记者。
《文汇报》总编辑陈振平先生首先致辞,对这一追梦的行动进行了诠释。主创人员分别介绍了该剧的创作背景以及目前工作开展的情况,有助于大家全面地了解《少年中国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院长、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十届市政协副主席王荣华分别为《少年中国梦》题写剧名。
《少年中国梦》通过陶行知先生在上海创办工学团的教育实践,表现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品格;展示他“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全剧以“淞沪抗战”为时代背景,结合陶行知为实现“中国人人受教育”的理想,在上海创办没有围墙的学校,为苦孩子办“报童工学团”的历史;讲述在国难当头,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小报童们在先生的教育下,成为普及大众教育,宣传“强国梦”的小先生;展现一段段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国人万众一心共筑“中国梦”的感人故事。上海作家、本剧编剧叶良骏多次听取主办单位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历时一年,八易其稿,完成文学剧本。宁波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优秀青年编剧王晓菁编写京剧演出剧本。
浙江京剧团团长、新锐戏剧导演翁国生在一度文本的扎实基础上,对《少》剧进行了充满崭新舞台理念的二度创作。在先期的采风考察中,翁国生导演被陶行知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他精心撰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导演阐述,周密的在脑海里构筑起《少》剧独特的舞台呈现样式。翁导在《少》剧创作中将充分运用国粹京剧“唱、做、念、打、翻、舞”的本体表演手段,并巧妙融注儿童剧、音乐剧和话剧的一些舞台表现方式,同时结合舞台综合艺术的多种呈现手段和操作技术,以诗化、浪漫、悲壮、震撼的舞台表现手法,将“小先生们”为国读书,立志报国的发奋努力,“淞沪抗战”英勇将士同仇敌忾、精忠报国的浩然正气,多角度、立体叠加式的展现出来。全剧的舞台风格样式将会是一种既活泼生动、又英武悲壮,既流畅空灵、又叠化多重进行“戏曲蒙太奇化”情节展现的无场次全景演绎。全剧将会在演员和现场观众的不断互动呼应中,激起观、演者内心深处强烈的爱国热情,并产生浓厚的舞台感染力和视听觉的冲击力。
《少》剧时间跨度仅5年,但陶行知的“教人求真”思想是无垠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陶行知精神是真实的。剧情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但我们的“中国梦”是连绵不断的。全剧在京剧本体的扎实基础下揉合了其他多种表演元素,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上海地方特色,故事情节寓教于乐,给人以较深的人生启迪和教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