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衡量均衡程度造把尺子·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测评》

(2013-01-13 07:21:46)
标签: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程度测评

基尼系数

教育

分类: 读书评论

——读傅禄建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测评》一书有得

为衡量均衡程度造把尺子·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测评》 

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本质属性。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公平享受义务教育是每一位适龄儿童的权利,但其前提是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均衡发展不是平均发展,是含有一定差异的均衡,然而差异在多大程度上才算均衡呢?如何判断义务教育发展是否均衡呢?

要衡量义务教育的均衡程度,必须要造一把能够让大家都能接受的尺子,来对各地的具体举措加以评判。傅禄建等人所著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测评》一书,介绍了课题组是如何造这把尺子的,以及如何利用这把尺子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某一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

义务教育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要实现义务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第二阶段是要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缩小群体间的教育差异;第三阶段是要实现不同层次上的差异性发展。就目前的情况看,不同国家的义务教育,目前所处的阶段是不同的;就我国教育的实际看,不同地区之间义务教育的发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对均衡的理解和认识也各不相同,这给建造“尺子”带来了诸多困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测评》课题组的成员们,将目光聚焦在我国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评测上,做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

教育均衡发展有两个层面的任务:一是宏观层面的资源配置均衡;二是微观层面的学校发展均衡。其中,均衡资源配置,责任在政府;建设学校特色,主要靠学校。相对于低位均衡发展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在均衡内容上更多的关注教育内涵发展的过程和质量,而非局限于资源的配置。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相对均衡的条件下,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不仅仅是国际基础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实现均衡发展的更高阶段。

在我国,发达地区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定位是高位均衡,其基本含义是兼顾公平与质量,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让每一个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快乐健康发展。像上海市教委最近几年重点培育的“新优质学校”、“绿色指标评价体系”等等,都是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具体举措。

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进行评估,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国内外都有专家对此进行过探索和研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案,但比较多的是选择教育指标中的某一项指标作为切入点,这样的评估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疑。从系统的角度来设计评价的指标以及测量的方法,还没有人尝试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测评》课题组的成员们在此领域进行了创新:

首先,他们建立起了力图涵盖“输入-过程-结果”的指标体系,试图将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整个系统纳入到教育测评的范围来。由此设计出了三个一级指标,分别是:资源配置、教育过程、办学质量。在选择哪些指标作为二级指标的过程中,课题组的成员们还几次征询了学校教师、专家等的意见,对二级指标的适切性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其次,课题组借鉴经济学中基尼系数的概念,突破传统上以单项指标计算基尼系数的局限,构造了教育投入、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指标框架,通过计算综合教育基尼系数,力求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义务教育的均衡状况。首先给各级指标确定不同的权重,然后依据相关的计算公式依次计算出各二级指标的基尼系数,再与相应的权重进行计算,得到一级指标的基尼系数,最后利用一级指标的教育权重计算出一个地区义务教育的综合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收入分配状况或社会财富占有状况的经济指标。用通俗的话语来表述,就是社会中20%的最高收入者的收入比重与20%的最低收入者的收入比重之差。这个差值最小为零,最大等于1。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均。联合国有关组织曾对基尼系数的解释做出过规定,确定将0.4作为“警戒线”,认为超出这个数值,分配不均过大,就会导致社会的动乱。

在本课题研究中,课题组的成员们是借助基尼系数的计算方式,来测评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的。同样,如果义务教育综合基尼系数超过0.4,则该地区学校之间的均衡性就是比较差的,学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办好每一所学校,并不是说要是每所学校没有差异,如果这样的话,学校就会变得千篇一律了。而是既要让学校特色发展,又要将差异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保持一定的发展张力,这也是教育保持活力的必要基础。

测评最终确立的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框架如下: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解释

  一、资源配置    1.生均教育经费                 反映生均资源情况

                   2.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反映校舍条件

                  3.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反映体育条件

                  4.生均图书册数(不包括电子图书)  反映学生的学习资源

                  5.生均计算机台数               反映信息化水平

                  6.生均仪器设备值               反映学校教学设备条件

                  7.中学高级教师比例             反映学生受教育的充分度

                  8.具有高一层次学历专任教师比例 反映学校教师的知识水平

                  9.音体美劳技科学信息等学科师资 反映学校老师的结构情况

                 10.本地户口非地段生比例         反映择校生情况

                 11.享受政府资助的学生比例       反映生源情况

  二、教育过程   12.音体美劳技科学信息课程开足率 反映课程开足开齐程度

                 13.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比例       反映学生兴趣培养情况

                 14.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比例   反映学生课外活动条件

                 15.学校安排学生学习时间         反映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办学质量   16.语数英科学等学科良好比例     反映学生的学业质量

                 17.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           反映学生身体素质

                 18.本年度招生地段生流失率       反映学校的吸引力

依据上述测评指标,以及综合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课题组的成员们选择了上海市的一个中心城区、一个郊县作为数据采集的对象,进行了测量的试点。测量结果表明,无论是小学阶段还是初中阶段,上海的综合教育基尼系数均在0.20.3之间,处于比较均衡的状态,测量的结果比较符合大家的经验。

测量的数据,也给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提出了一些警示。

首先,在人们的通常印象中,发达地区的教育,在资源配置方面不是重点,关注教育过程与教育质量的提升最为重要。但试测的结果表明,相比于教育过程和办学质量,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程度依然比较突出,需要在我们在鼓励学校办出内涵、办出特色的同时,更加关注资源配置的均衡性。

其次,相比于资源配置,教育过程和办学质量的均衡更加复杂。需要学校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改进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实施差异化教学,需要在两个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一是课程的丰富性,要有足够数量的学校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支撑;二是要转变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长期以来始终缺乏测量工具的情况下,这把尺子给我们认识、理解均衡,提供了一种可能。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相信会有更加精细的“尺子”,来不断提升基础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测评:综合教育基尼系数方法》  傅禄建 汤林春/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