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plong
pp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637
  • 关注人气:4,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路浅谈

(2012-06-20 07:26:26)
标签:

路径

探索

教育

分类: 教育漫谈

中国的汉字真的非常有趣,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就会有新的发现。

道路二字,其基本意义都是由一地通往另一地的路径,但这两个字所要表达的“路径”还是有所区别的。

从字形上看,在脑袋指导下而走,隐含着这是一条陌生的路径,也是一条必须用脑袋去思考和探索才有可能走通的路径。字可以理解为各迈各的脚,意思是只要迈步顺着走就可以到达目的地的路径。古人有一种解释说,平陆上的路径称做,说明是明显可见的,人们一眼就可以认出的路径。二字的区别在于,路是眼睛明显可见的路径;道则是眼睛看不到或看不清,必须由头脑分析、思考和探索才能迈步而行的路径。

由道与路的讨论,自然联想到学习。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习的路径就像上面所讨论的“路”一样,是显而易见的。

书本呈现的知识,大多数情况下有很强的逻辑性,如果不将前面的知识学会,就没有办法讨论后面的问题。因此,知识呈现的路径基本上就是学生学习的路径,这一路径就像课本上的页码一样清晰可辨,具有鲜明的顺序性。

和学生相比,教师具有教学资源占有上的巨大优势,因此教师决定了每节课上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学习的方向。教师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对整个教学流程有清晰的认识和高度的把握;学生因为不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具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于从属的地位,只能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走。所以学生学习的进程是由教师来决定的,其路径也是显而易见的。

人们经常称教师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其意义就在于此。学习的路径就此一条,老师如何引,学生就如何学。

这样的学习模式,有其自身的优点,较适合于“师徒带教”式的教学。就像学徒跟着师傅学习理发,或者在车间里跟着师傅学习车工,等等。一个熟练的理发师或者高级技工,其所具备的技能大家是很清楚的,将其培养到高级技工的步骤和措施也是约定成俗的,有自身的套路,学员只要用心跟着师傅学,就能够学成出师,独当一面。

但今天的学校和教师,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改变了知识呈现的方式。原来的纸质书本,现在可以用数字形式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呈现。这一变化不仅仅是学习资料呈现方式上的变革,其背后更是学习路径上的变化。原来用纸质书籍学习过程中,学习的路径是单一的;现在用数字媒体开展学习,学习的路径是多元的。你可以跟着自己的任课教师去学,也可以通过网络找寻相关课程的视频来学,还可以提出一个你自己关心的话题,通过引发网友的共同参与来获得新知……

教师自己不再具有教学资源上的优势。通过互联网等数字化的平台,学生可以获得某一学习内容的海量资源,可以在教师上课之前就对相关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因此课堂上的学习路径不再可能由教师自行设计,一定会有思维的碰撞和冲突,一定会有很多生成性的问题,将课堂引入一个预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景象。

就像上海到北京的高速铁路一样,虽然并不笔直,但它的起点和终点是明确的,中间的路径也是清晰的,只要在这条路上走上一遍,心中就会有底,这就是“路”的特点。同样是上海到北京,其实有很多种选择,有最便捷的路径,有最经济的路径,有最舒适的路径,有最艰苦的路径……因为要求不同,所需要做出的抉择也就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在相同要求的情况下不同的人员做出的抉择也不相同。这就有了“道”的特点,需要人们用脑去分析和判断。

从这个意义上看,今天的学习,其学习的路径就像上面所说的“道”一样,是眼睛看不到或看不清,必须由头脑分析、思考和探索才能迈步而行的路径。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它可以促使学校领导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真正走到教育的正“道”上。

“道”比“路”要难走。治国之道、为人之道、养生之道、求学之道……,都需要经过头脑的分析和比较,亲身的探索和实践,才能知道是否能走通这条“道”。“让学生自己走”,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号上。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