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和游戏的教育价值·读《我从彩虹那边来》

标签:
幼儿教育学段特征玩具游戏布娃娃电视动漫教育 |
分类: 读书评论 |
——读芭芭拉《我从彩虹那边来》一书有感(之二)
美国教育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在《最棒的学校》一书中指出,人的发展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征,教育要依循孩子发展的阶段特征因势利导,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虹口区教育局2012年的工作重点中,其中之一就是明确学段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幼儿期的孩子,所具备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阿姆斯特朗认为:学龄前儿童的世界是变动的,在本质上甚至是神话般的。他们在理解周遭的世界时,还不会采用逻辑思维的操作,他们善于使用比喻的、幻想的、共同感受的与魔法般的方式来接近这个世界。由于脑神经系统还没有完整地髓鞘化,因此孩子周围的环境有着特别的需求,家长和幼儿园需要建立一个安全无忧的、关注的社交和情绪的空间,搭配动手操作的互动环境,来促进孩子健全的脑神经的成长。儿童的游戏是能满足上述发展需求的唯一方式。
0-7岁的孩子,对玩具和游戏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华德福幼儿教育教师芭芭拉对此有非常清晰的认识。她将0-7岁的孩子又划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明晰了不同阶段玩具的选择和游戏的特征,丰富了我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一、出生到两岁半
孩子开始玩耍的第一个玩具是什么?如果家长仔细进行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孩子最早开始玩自己的手,他会盯着手看,将手放在脸前挥舞,或者把手放在嘴里。之后,他们会把自己的大脚趾放在嘴里,还会玩够得着的其他物品。几个月大的时候,会抓着拨浪鼓摇晃。
除了自己的手和脚,对婴儿来说最重要的玩具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布娃娃。当孩子学会坐、直立以及行走的时候,他需要模仿他人,这时可为孩子准备一些填充动物之类的玩具,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这些玩具最好是布制的,造型要避免过度的夸张,玩具的形态和神情应该与活的动物类似。
小孩子不需要太多的玩具。如果他们面前有太多的玩具,他们可能一个也不玩。孩子喜欢观察自己周边的成人,并尝试着通过玩具,将他们每天所观察或体验到的表达出来。成人在做家务时,如果有孩子在身旁,动作一定要有条理,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因为成人的手势、态度以及努力的程度都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印象。给孩子准备一些简单的玩具,比如木勺、罐子和碗等等,或许就可以满足孩子的愿望。
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喜欢玩篮子,他们把篮子装满之后倒空,又装满又倒空。用小桶装沙子也是这样。这是他们体内正在运作的“构建力”的一种延伸,与体内器官的成长和新陈代谢有关。
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特别喜欢在浴盆里打水,把水溅的到处都是。坐在高脚椅子上吃饭的时候,还喜欢把食物或者勺子往地板上扔,不停地扔,直到大人厌倦了一次次地去拾。找一小块布将自己的遮盖起来和他人“捉迷藏”,也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
二、两岁半到五岁
幼小的孩子学习能力极强,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们缺乏判断和选择的能力,总是全盘吸收环境的信息,成为他们的感官印象,并在内心体验。然后他们通过游戏,让自己“加入”到这些体验之中,在游戏中把自己曾经观察到的事物的部分片段或全过程重新演绎出来。通过游戏的“练习”过程,让孩子学到了很多成人世界的运作方式;二是孩子的学习采取的方式和学校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在学校里教授英语,采取的最基本的途径是分析法,先从字母开始,再到单词,然后是句子,再后面是语法……孩子们学习知识采取的是整体辨认的方式,孩子们凭直觉吸收某个场景,把整幅图景保留在心中,然后进行模仿。语言学习就是如此,孩子并不认得笔画和文字,但他直接模仿大人在某些情境中的话语,受到鼓励的话语,被逐渐地固化下来,成了孩子语言的一部分。这种整体辨认的学习方式,是孩子创造力的源泉,要倍加呵护才是。
这个年龄的孩子所需要的,是那些可以在玩耍时随心所欲改变用途的玩具。像贝壳、松果、木块、丝绸、棉布、木偶等等,都是最适合的玩具。很多家长经常会给孩子买回一些电动的、难以拆卸的玩具,花费的钱不少,但并非是最有教育价值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很少扮演自己这个年龄的人,他们会假装自己是小宝宝或大人,但通常不是他们自己或者同龄人。作为幼儿教师或者家长,每天都要给这个年龄的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不受干扰地游戏,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充分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同时培养专注力。每次游戏结束的时候,还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孩子收拾玩具,让收拾也变得有趣。
在这个年龄段,让孩子体验土、水、风、火这四种元素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土”的游戏包括做泥巴蛋糕、玩沙坑和泥土等等;“水”的游戏如洗碗、在水里做泡沫、在浴盆里行船等等;“风”的游戏包括玩降落伞、玩纸飞机、吹蒲公英、甚至在风里吹肥皂泡;玩“火”的时候,大人一定要小心看护。接触这四种元素可以使孩子建立与自然世界的连接,轻轻地在大地上扎下根来。
在这个年龄段,游戏有了更多的计划性,孩子们的游戏时间变得和谐多了。他们通常已经学会分享玩具,在创造性游戏方面达到顶峰,并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延长了。他们潜心于游戏的建立与发展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比如说,“看医生”的游戏,他们会四处转悠,寻找一些东西来布置医生的办公室,还会搭建一个豪华的候诊室,还会找来“夹板”、“石膏”和“拐杖”,但他们是否会真的进入到“看病”的环节,那就很难说了。
这个年龄的孩子会想要一个有更多细节的布娃娃,以便自己给她穿衣服或者脱衣服,为布娃娃梳理长长的头发,为她扎小辫子,等等。
有时,孩子们会发出“真无聊啊”感叹,这意味着孩子正在经历所谓的“小青春期”,也叫“六岁之变”。在此之前,是环境中的玩具在激发他们的游戏;而现在,是孩子内在的世界在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游戏。孩子还不知道如何利用内在的这种新能力,不知道如何对付自己新的感觉和意识。作为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度过这个阶段,不管它需要几天,几个星期还是几个月。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建构力主要作用于四肢,“手指编”会成为一种很好的玩具和游戏项目。男孩子在这个阶段,喜欢玩一些带有技术因素的东西,比如,利用现有的板凳、积木等构造一辆火车,几个伙伴一道开着跑。并且还有相关的角色扮演。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开始问一些具有哲学性的问题。家长在这个阶段要注意,很多哲学问题,只要一个简单的富有诗意的回答就够了,不要从技术的或科学的角度加以回答,这往往超出了孩子所能理解的限度。不管多么复杂的技术逻辑或哲学关系,人们都得先想出那样一副画面,然后才能理解他们。让我们在头脑中创造出画面的力量,和促使幼儿器官形成的生命力,实际上是同一种力量。
四、需要注意的几点
对0-7岁孩子的教育,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第一,布娃娃的作用
华德福教育的创始人鲁道夫·斯坦纳认为,对0-7岁的孩子来说,布娃娃是非常重要的玩具之一,家长对此应该有充分的认识。
布娃娃最好能够自己做,所用的布料以及内部的填充物应该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身体的比例是不一样的,家长给孩子所提供的布娃娃,也要和孩子相应年龄段的身体比例相一致。比如,从出生到两岁半的孩子,个个都像一个大头孩子,因为他们主要的身体发育部位在大脑,头的长度占身体的1/4;两岁半到五岁的孩子,身体发育的主要部位在胸部,这个阶段头的长度占身体的1/5;五岁到七岁的孩子,身体发育的主要部位在四肢,这个阶段头的长度占身体的1/7。
不仅布娃娃的身体比例与孩子相应的年龄段要匹配,布娃娃的复杂程度也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提升,以便给孩子提供充分的体验机会,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第二,尽量少看电视
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意识到,电视是阻碍孩子游戏的最大障碍。
阿姆斯特朗特别提醒家长:一个孩子单独坐在电视机或是电脑前,操弄他在游戏光碟里的角色,那根本就不是游戏。相同地,定期举办的足球比赛或是其他竞赛性质的运动项目也不是游戏。游戏应该是开放式的是由儿童主动发起的,至少要包含假装、混乱的活动,或是自发性地使用一些真实的物件来进行有创意的活动。
芭芭拉也提醒幼儿家长:要让孩子们远离电视。电视甚至会影响孩子视力和语言的发展。孩子们的天性就是要动个不停,要去做事情,看电视这样一种被动的行为是不利于孩子的。
电视只给了孩子看的机会,但不给孩子创造自我建构的游戏。看电视的时间越长,孩子花在游戏上的时间就越少,这对孩子想象力等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孩子的想象力如果不天天练习,就会像不使用的肌肉一样萎缩。
第三,少给动漫玩具
在幼儿阶段,孩子首先需要建立的,是他和真实世界的联系。因此,家长所提供的各种动植物玩具,都应该是真实动植物的微缩版,无论在比例上、形态上甚至色彩上都要和真实的动植物相一致。这样,孩子们对着玩具的喜爱,会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逐渐转化为对真实世界的喜爱。
芭芭拉老师特别强调:尽量不要给孩子动漫玩具,希望孩子能把他们的爱给那些真实的东西,不要冒险让卡通形象占据孩子的想象,取代了动物的真实形象。
第四,不要拔苗助长
由于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如今的孩子们被过早地剥夺了童真——芭比娃娃、电视,载着孩子迅速掠过所有广告牌和店铺招牌的汽车,这些印象深深地植入了他们的内心。这给我们如何培育孩子带来了极大地挑战,每个人都不可能将孩子装在套子里或者放在真空里加以培养,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更加细心地甄别和挑选出适合孩子接触的东西。
作为家长和教师,要允许孩子按照他们自己的步伐去发展,不要让从各方面汹涌而来的知识性信息阻碍了他们。如今的孩子可以玩的东西越来越多,但他们可以用这些玩具去做的事情却越来越少。家长和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成为游戏的创造者。孩子们只有通过游戏才有可能发现自己和世界的神奇,并将这种神奇在游戏中展现出来,从而发展自己。
《我从彩虹那边来:如何养育0至7岁的孩子》
[美]芭芭拉·帕特森
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