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的秘诀
(2011-07-23 07:53:56)
标签:
长寿之国人均期望寿命健康秘诀吸烟之患健康 |
分类: 海外短波 |
前天的博文“我的盘子”很多博友很感兴趣,今天就这个话题再来看看长寿之国日本。
在今年5月份WHO新出炉的《世界卫生统计年鉴2011》中,日本再次以83岁的人均期望寿命拔得头筹,获得“最长寿国家”的桂冠。与日本同摘桂冠的还有欧洲的弹丸小国圣马力诺。日本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
1.人均期望寿命
“人均期望寿命”指的是某一特定年龄的人群预计还能生存的年数。比如说某地区40岁男性的期望寿命是30年,意思就是说某地区目前40岁的男人在当前的社会、卫生、医疗健康条件下,平均能再活30年。人均期望寿命并不能真正预测该人群将来能拥有的寿命,只能反映当下该人群的健康和寿命水平。
在WHO所颁布的《年鉴》中,所采用的是出生时的人均期望寿命,即统计数据时该国刚出生的婴儿预期能拥有的平均寿命。在一些新生儿死亡率极高的国家,出生时的人均期望寿命受此影响大大缩短,比如饱受战火摧残的阿富汗,人均期望寿命只有48岁,新生儿死亡率则高达53‰。如果计算该国5龄童的人均预期寿命,则可以达到六十几年,原因就是扣除了在出生五年内就不幸夭折的幼童的影响。而对于新生儿死亡率仅千分之一的日本来说,这个影响就微乎其微,5龄童的人均期望寿命和出生时相比不会有太大的差异。而良好的母婴保健、极低的新生儿死亡率,也是日本人寿命雄踞榜首的原因之一。
除了极低的新生儿死亡率,在整个日本人群中,各种成年人疾病的死亡率也非常低。日本拥有全世界最低的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273人/十万人),以及不及世界平均数字一半的感染性疾病死亡率(40人/十万人)和创伤死亡率(36人/十万人)。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少了,平均预期寿命自然水涨船高。
2.日本人的健康要诀
优秀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大的人力财力投入,堪称楷模的良好饮食习惯,为日本人的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日本的基础设施建设优良,城乡居民清洁的饮用水和良好的卫生设施的普及率都能达到100%。这个比率在有些国家和地区仅能达到9%。清洁的饮用水被认为可以避免多种经口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如霍乱、伤寒、寄生虫感染等。此外,也离不开医务人员和政府长期大量的投入。日本每万人拥有的医生数量是20.6,护士41.4,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每万人享有的病床数是138张,排名世界第一。日本政府对医疗卫生亦极为重视,每年花费在健康上的费用占政府所有花费的六分之一强(17.9%),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5%,以及中国的10.3%.
除了以上这些因素,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也有颇多值得称道之处。日本人的饮食模式,能量来源以谷类为主,动物性食物中一半以上都是海产品,整体上清淡少盐少油,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搭配较为合理,每日总摄入能量较少。因此日本成年人的肥胖率男性仅5.5%、女性3.5%,不仅远远低于其他大多数肥胖率居高不下的发达国家,甚至比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还要低。肥胖已被证实是导致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日本人能拥有世界上最低的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也和他们苗条的身材有着密切的关系。
3.变化趋势
近二十年来日本人的均期望寿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男性的期望寿命从1980年的76岁提高到2009年的80岁,女性则从82岁提高到86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日本的整体预期寿命位列榜首,但其男性预期寿命则短于圣马力诺,屈居第二,这与日本男性的高吸烟率不无关系。日本男性的吸烟率1989年为61.1%,2010年为36.6%;日本女性的吸烟率始终维持在12%左右的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中国的情况与此类似。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从1990年的68岁提高到2009年的74岁,新生儿死亡率也从23‰下降到11‰。但是中国男性的吸烟率仍然高达骇人的59.5%,这个数字与1984年或1996年的数据比并无明显下降。远远高于日本男性的吸烟率。相比日本,中国很可能率先体会到烟草对人均预期寿命造成的损失,投入的资金、医务人员的努力都很有可能因此化为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