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之旅:洪洞县大槐树

(2011-06-13 08:28:00)
标签:

山西洪洞

大槐树

明代移民

寻根问祖

旅游

分类: 旅途随记

山西之旅:洪洞县大槐树

家乡村头的路口,有一棵槐树。夏收结束之后的夜晚,在槐树旁的打麦场上乘凉,经常听乡亲们讲自己村子的历史,知道了我们的先辈是从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移民过来的。其间的很多故事,随着年岁的增长都逐渐淡忘了,惟有“洪洞县大槐树”这几个字,一直雕刻在我的心中。

我们常家能够记住的最早的先辈是常遇奇,不知道和明朝开国将领常遇春有怎样的关系。从洪洞县大槐树向外移民,正好是明朝初期开始的。从两人的辈分推测,他们应该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如果这样的推测正确的话,我们的家谱就要重新改写。

元代末年,由于蒙古贵族及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剥削压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水旱蝗疫不断,民不聊生,河南、山东、河北皖北等中原地区“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人民无法生活下去,纷纷揭竿而起,最终导致了元朝的灭亡。

明朝建立后,中原地区处处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芜”,“积骸成丘,居民鲜少”,“多是无人之地”,“累年租税不入,”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直接威胁明王朝的统治。而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中原地区的兵乱及各种灾疫很少波及山西,山西大部地区也没有发生大面积的水旱虫灾,风调雨顺连年丰收,同邻省相比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洪武14年,河南人口是189.1万人,河北人口是189.3万人,而山西人口却达403.045万人,高于河北、河南人口的总和。

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明朝政府从洪武初年至永乐15年,50余年间组织了18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鸹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和发配之地。当时制定的迁民规则是五口之家迁三,六口之家迁四……依此类推。

听说人们都不愿离开自己的家,官府广贴告示,欺骗百姓:“不愿迁移者,到大槐树下集合,须在三天内赶到。愿迁移者,可在家等待。”听到这个消息后,人们纷纷赶往大槐树下,第三天,大槐树四周集中了十几万人。这时,大队官兵包围了大槐树下手无寸铁的百姓,一个官员大声宣布:“大明皇令,凡来大槐树之下者,一律迁走。”不久人们醒悟过来,哭喊叫骂,但一切都无济于事。官兵强迫人们登记,发给凭照,迁往他乡。“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流传数百年的民谣,道出了移民的许多无奈和思乡之情。

山西之旅:洪洞县大槐树
山西之旅:洪洞县大槐树

移民的官道

迁出的移民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少部分迁往陕西、甘肃、宁夏地区。从山西迁往上述各地的移民,后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

据说当初移民的时候,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由于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不知道这样的说法是否确切,但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习惯将手背着走路的人。在我们村的老年人当中,有这样习惯的人还真是不少。

还有一个说法,由于移民要长途跋涉,每需要“方便”的时候就要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方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大家都明白了。此后“解手”便成了“方便”的代名词。这倒是事实,在我们的家乡,就是用“解手”来代表要“方便”的意思的。

移民们到了新的居住地,无论做什么,都会联想起故乡的山山水水。为了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大多在自己新居的院子里,大门口或者村头栽种槐树,以表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之情。有些移民到迁徙地后,还以原籍的村名来命名,以纪念自己的故乡。我的家乡武陟县小东乡大淘村孙氏牌位有这样一副对联:“祖洪洞支迁沁左,籍山西裔延河南。”提醒自己的后代,自己的根在山西洪洞。

从明初的移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600多年,当年的汉代古槐已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同根孳生其旁的第三代槐树,则枝叶繁茂,充满活力。望着那象征故土的槐树,真的是感慨万分。600年的时间,世间多少沧桑变换,每一户移民也演绎了多少悲欢离合的人间故事啊。今天,虽然我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先祖600年前出发的道路上,但迈出的脚步将会是多么的不同。

山西之旅:洪洞县大槐树
山西之旅:洪洞县大槐树

三代槐树

山西之旅:洪洞县大槐树

情景剧:大槐树下移民

山西之旅:洪洞县大槐树
山西之旅:洪洞县大槐树
山西之旅:洪洞县大槐树

祭祖堂与祭祖广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