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plong
pp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6,637
  • 关注人气:4,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四中的课程建设

(2011-05-09 08:16:20)
标签:

北京四中

课程建设

课程标准

教学观念

课程目标

校园

分类: 校园一瞥

4月份的北京考察活动,其中重要的一站就是北京四中。儒雅、低调的刘长铭校长亲自陪同我们参观校史室,观看学生的课间操,并给我们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北京四中在课程建设、构建教育价值体系等方面的所思与所做,让我们深受感动。

一、学校早期的课程特色

早在1931年,北京四中在课程建设方面就已经做出了可喜的探索。当时采用学科制,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制定了课程标准并实行学分制。高中三年内共设必修课22门,选修课6门,两类课程修满180学分即可毕业。

当时设置的必修课程有:党义、国文、英文、高等数学、高等代数、三角、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地理通论、近百年史、中国社会学、文化史、科学概论、伦理学、心理学、人生哲学、军事训练、近代世界史、中文法、文学概论。设置的选修课程有:第二外语、法学通论、经济学、新闻学、哲学概论、教育学。

每门课程还制定了课程标准。例如:

1.高中国文课程标准

目标:

1)培养写作应用文及学术的技能;

2)培养阅读古书的能力认识研究的门径并娴熟其方法;

3)养成学生具有欣赏文学的能力并稍有批评的力量;

4)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时代学术的盛衰状况及其变迁的因果关系。

毕业最低限度:

1)能写作各种应用文及各种文学文;

2)确能阅读古书并认识研究之门径与方法;

3)确具欣赏文学之能力并稍具批评之能力;

4)了解我国各时代学术之盛衰状况及其变迁之原因;

……

2.高中算学课程标准

目标:

1)供给现今社会生活上普通科学研究必须的算学知识,完成中等的算学教育;

2)充分介绍形数的基本观念、普遍原理和一般的论证,确立普通算学教育的基础;

3)确实贯输说理的方式,增进推证的能力,养成准确的思想、严密的习惯,完成人生普通教育;

4)引导学生对于自然界及社会现象都有数量的认识和考究,并能依据数理关系推求事物当然的结果;

5)指导研究高深数理的途径以为学习高等算学的准备。

毕业最低限度:

1)能作一切数目计算而有精确程度的训练;

2)能演算一切社会日常的问题而能讨论证明其合理;

3)能熟悉普通几何定理并证明几何问题及作图题;

4)能解决任何三角形及关于三角函数的方程式;

5)能明了解析几何的定理及公式并能计算其问题;

6)能演算代数上的一般问题并能讨论其确否;

……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在此罗列这些看似老古董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一方面是感慨我们新一轮课改以课程标准取代原来的教学大纲,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有学校在做这样的尝试;另一方面使我联想到我们区的澄衷高级中学,这所国内第一个施行“班级授课制”的名校,当时也有一整套的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这些资源在今天依然有着独特的价值,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当我们一直在喊着教育改革和创新,并推出一个个举措的时候,要审视一下自身过往的教育探索历程,或许今天我们喊得这些,前面都已经有过。如果真的如此,我们可能就不该喊课程改革,而是要守正课程。

在校时陈列室中,还看到了学校20周年校庆的时候李书华的题字,“与时俱进”四个大字赫然在目。或许北京四中从建校开始,就一直有这样的信念,才有了今天的教育辉煌。

北京四中的课程建设

与时俱进

北京四中的课程建设

刘长铭校长为我们介绍学校历史

二、学科教学观

上世纪80年代,北京四中和上海的大同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华南师范大学附中、东北师范大学附中一道,率先开始进行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为核心的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了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系、多样化的学科课程体系、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科学化的学生管理体系、系列化的学生工作体系。

在刘长铭校长的眼里,课程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课程实施的过程。在各个学校都在注重学校课程建设的时候,刘校长讲出这样的话是有底气的,因为他们学校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已经建立起来,并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定的结构,课程建设的重点自然就不在建设,而在实施上了。

中外学生的学习,有很多知识是相同的,为什么教学效果差异很大呢?刘长铭校长认为,差异是由学习过程所决定的。不同的学习过程,脑神经的构建过程不同,大脑的生化反应也不相同。大脑的生化反应其实就是学习的物质基础。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脑神经的构建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将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作为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不断地加以推进。

教师的教学观决定着其行为方式。在北京四中,我们看到每一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教学观,以此来引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

1.语文组的教学观

秉承三重:重基础;重实践能力;重人文精神

提倡三保: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学生的才气

追求三有:有厚实的业务功底;有专深的研究;有真情的授课

把握三度:密度;精度;深度

2.英语组的教学观

教学理念:为用而学,在用中学

课堂理念:英语为主,学生为主,活动为主

课程理念:必修课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选修课门类齐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广开教学资源,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校本教材。

3.化学组的教学观

“突出过程,注重实践”——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突出问题的研究过程。

“老老实实做人,快快乐乐教书,认认真真生活”的教师观。

“崇尚科学、实事求是、关注社会、主动学习”的学习观。

……

三、课程建设的新任务

进入21世纪后,北京四中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任务是:优化课程体系结构,转变教师行为模式。为此,他们确立了学校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以科技教育为特色。培养学生善良的人性和科学的理性,不断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融通能力。

其中,人文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学习与人文有关的各类课程及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式,使学生具有深情而广博的人文情怀,形成对生命、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自然的正确的情感与态度,从而形成善良的人性。科技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技术必要的知识,形成对科学技术的正确理解,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广泛兴趣,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是:1)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向全人类贡献不同内涵和不同形态的优秀文化的责任与义务,共同促进人类文化的发展与繁荣;2)使学生认识到,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应以宽容的心态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通,形成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观念意识与行为准则;3)在上述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各个国家和民族形成人类发展的共同愿景,并为建设共有的美好星球主动承担责任,共同努力。

人性至善、理性至上、胸怀至广、品位至高。这是北京四中对自己新世纪课程建设的基本定位。他们已经为此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北京四中的课程建设

艺术之源

北京四中的课程建设

编钟

 

链接:

    走进北京四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