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纪念中学印象

标签:
孙中山纪念中学德育教育社会力量教师培养校长理念教育 |
分类: 校园一瞥 |
中山纪念中学最初校门
宋庆龄题写的校名
中山纪念中学全景图
逸仙堂,现为校史馆
孙中山与孙科
纪念孙中山原配偶夫人卢慕贞而设的慕贞堂,现为校长室
校歌与校训
寿屏公园
汪精卫题写的墓碑,他的字写的不错
校园新貌
在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市翠亨村,有一所在广东乃至全国很有影响的学校——中山纪念中学,我们这次的教育考察之行,其中的一站就是到这里来学习。
中山纪念中学是孙中山先生的长子孙科秉承其父“谋建设,培人才,为富强根本”的遗愿而创办的。建设于1931年,由南京中山陵的设计者进行设计,1934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选择翠亨村这片土地来建设这样一所高规格的学校,身就很有意义。为了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当年在选择校址的时候,孙家拿出了自己的祠堂和祖坟山。学校里有一个公园——寿屏公园,就是纪念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孙寿屏),孙眉的墓也在公园里,在里面还能看到汪精卫题写的一块墓碑。文革期间,中山纪念中学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块墓碑因倒在山坡的草丛中而没有被发现。
学校建校之初的面积是240亩,全部由国民党政府投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校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规模。进入21世纪之后,学校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先后进行了两次的扩建,现在的学校,占地面积850亩,高中每个年级30个班级,共90个班级,初中每个年级8个班级,共24个班级,全校学生人数5900人左右。现在的很多大学,也没有这么大的面积。学生一个年级就有一个学堂,相当于上海一所高中的学生总量。要在学校里走一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学校专门安排了电瓶车,将我们带到校园的不同位置,就这样走马观花,也用去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在中心纪念中学考察学习,以下几个方面印象深刻:
第一,学校的德育工作
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学校,中山精神是纪念中学得天独厚的育人宝库。历届师生坚持“祖国高于一切,才华贡献人类”的校训,以学习孙中山“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为依托,围绕“三高”(树立高远志向,培养高尚人格,陶治高雅情趣)构建德育体系,形成了浓郁的校本德育特色。
富于特色的系列教育形成了纪中特有的“德育场”,优良的校风使人踏进校门就能够意会到、感受到;学生的理想信念,从言谈中可以了解到,从举止中也能感觉到;学生从行为习惯到思想道德,都能够体现“三高”要求。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生源情况比较复杂的近6000人的学校,多年来违法犯罪率为零,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佐证学校的德育工作。
没有良好的德育,就不会有良好的教育。中山纪念中学充分利用了学校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让中山精神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灵,这是学校教学工作和教育质量持续名列前茅的根本基础。
第二,全社会关心教育的行动
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这句口号在中心纪念中学这里有了很实在的意义。
首先,从政府的角度看,中山市对全市的教育非常重视,而且很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采用了一种国内罕见的方式来支持教育。两次的学校办学规模扩张,需要投入将近8个亿的资金,政府在其中拿了大头。不仅仅是投入资金,政府还成立专门机构,动迁了学校边上的一个整建制村庄和两所学校,为学校的扩容铺平了道路。其次,从社会的角度看,整合社会对教育都非常支持,无论政府给教育投多少钱,民众都没有意见,不会因为而对政府提出质疑。要知道,广东的民主气氛还是非常浓郁的,最近召开的亚运会,广东的媒体对其中很多事情的批评那可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呢。其三,民营企业对教育的捐款力度也很大。对于中山纪念中学来说,每年学校的总运用成本非常高,其中学校的学费等总收入只有总支出的40%左右,其余的部分大头靠政府拨款,民营企业的资助也非常可观。这一点也跟上海不同,上海有钱的民营企业很多,但愿意资助教育的民营企业很少,学校基本上都要靠政府拨款过日子。
第三,教师队伍建设有独特的思考
大规模的扩张,很容易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中山纪念中学从03年学校开始扩张至今,引进了200多位青年教师,这些教师的到来,并没有使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而是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准。这其中有几个值得借鉴的经验:一是引进的教师中,30%以上的教师来自非师范类的综合性大学。这些新教师虽然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欠缺一些,但综合能力很强,视野也很宽广,工作热情也很高,给学生和学校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二是坚持开展评教评学活动。每学期都会举行一次全体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课活动,通过多项指标来反映教师的教学状况。学生若对教师有意见,学校非常重视,会再次回到班级进行各种访谈,了解教室上课的特点,诊断教师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根源,帮助教师加以改正,并设定期限;三是选人用人的时候,就关注那些非常阳光的教师,因为教师自己不阳光,培养不出有激情的学生。一个人跨进了教师这个职业的门槛,就意味着一辈子的奉献,所以教师一定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
第四,做好校长的五点体会
贺优琳校长,是全国人大代表,在中山纪念中学校长的岗位上已经奋斗了十多年,学校有今天的成就,与他的努力十分不开的。他在和我们交流的过程中,谈到了做好校长的五点体会,值得各所学校的校长学习。一是用脑子谋划学校的发展。要将整个的心放在学校上,去思考学校的发展,做一个对历史负责的校长;二是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学校的事情没有大事和小事,每一件事情都很重要,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所以一定要用心去做;三是关爱全体学生。学校里五千多名学生,如果教师要给学生进行分类,将会造成一大批的所谓“差生”。校长和教师一定要树立这样的理念,那就是在中山纪念中学没有差生,人人都是材,这是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关键;四是要善待所有的教师。校长和教师,只是职务不同、岗位不同,教师中能人很多,比校长有本事的人很多,作为一个校长,一定要做到善待教师。只有校长善待教师,教师才会充满阳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校长善待教师,教育才能发展,国家才有希望;五是充分挖掘并用好社会资源。学校是一个花钱的地方,校长和教师都要有开源节流的意识,要把政府拨给的每一分钱用好。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让大家都来关心教育,都来支持教育,不断开发新的资源渠道,保证学校的良性发展。
作为一个校长,一定要用心去做工作,要对自己的位置有敬畏感。其实,参观学习也是需要用心的,用心去聆听和观察,所得到的收获一定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