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读《教书匠》

(2010-11-21 10:41:45)
标签:

美国优秀教师

迈考特

为人真诚

勇于创新

崇尚自由

教育

分类: 读书评论

——读迈考特《教书匠》一书有感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读《教书匠》 

在教师自助餐厅里,一个年轻的老师坐在那里,他即将开始教师生涯。弗兰克·迈考特先生给他的建议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句话是迈考特先生从教一生的感悟精华。迈考特先生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当教师,教室是优秀剧本的演出场地,迈考特先生既是编剧,也是导演,当然更是演员,他和他的学生一道,共同演绎了一幕精彩的教育诗篇,让大家认识到应该怎样去做教师,应该做一个怎样的教师。

一个为人诚实的教师。

在《美国学生品德规范准则》中,有这样的一条准则:“一生中,在所有的问题上都要诚实。”如果要求学生做到这一点,那么教师自己首先应该做到这一点。

迈考特就是这样一位内心与言行一致的教师。他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从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而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孩子们感到这位教师是如此的真实可信,愿意在他的面前敞开心扉,愿意跟着他一道学习。

读《教书匠》这本书,处处都可以感受到他的这种坦诚。初为人师时的不知所措,和学生一起说他们流行的“低俗”的话语被家长举报,在教书期间没有写过一本书但承担了创造性写作课教学任务,自己私生活中的各种故事……听他讲三十载从教生涯中的苦涩与甘甜,听他描述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感觉似乎在讲别人的故事,真实坦诚得令人吃惊。也正因为毫无伪饰,读起来如春风拂面,让人神清气爽。

前不久在读《跨越中英两国的教育机智——陶继新与老咪的心灵对话》一书时,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坦诚”这个词。除了他俩在对话中的坦诚之外,陶继新告诉老咪,他准备写一本自己的自传,在回顾一生经历的同时,将发生过的那些龌龊事也一一罗列出来,进行解剖和心理分析,给大家呈现一个真实的陶继新。我心中很是佩服,因为赞美自己是容易的,能够坦诚地分析自己,并公布于众,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

我是否做到真诚地面对自己所教的学生啦?将迈考特和自己进行对照,我发现自己离真诚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有的时候,自己就像一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将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感情隐藏起来,像一个小丑一样在讲台前进行着拙劣的表演。自己还以为做得很成功,岂不知孩子们一个个火眼金睛,一下就能看出你是在真心对他还是在糊弄他。

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在成人、在教育者的身上找到答案。你怎样对待孩子,孩子就能从中学会怎样去对待其他人。我们常批评这个社会缺乏诚信,人与人之间缺乏真诚,当我们想讲这些批评的话语时,其实首先应该反思我们自己,我们是否是一个诚实的人。

一个勇于创新的教师。

教师依据教材来上课,说起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仅仅将教材内容讲解清楚,是否就是教师的责任所在?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知识积累的速度也在飞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知识,给每一个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都带来了不小的思想压力,我们该如何才能了解这些人类文明的精华呢?于是就有人做了这样的一件事情:将千百年来的精华加以梳理概括、分门别类、撷取精华、编辑成册,形成了种类繁多的教材,供大家学习,一边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人类灿烂文化的精髓。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提炼出来的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被割断,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地教和学,学生仅仅能学到一系列的子母和符号,但不可能了解知识在生活实践之中的价值和意义,当然也不能学以致用。

迈考特是如何做的呢?不妨看三个案例:

案例一:约翰去商店

当迈考特在黑板上写上“约翰去商店”这句话,并让孩子们分清主语、谓语等时,这些学生的苦恼在脸上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只是一些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不想上这些讨厌的语法课,课堂里唉声载道。

迈考特问了一个问题:约翰为什么去商店?这个问题让孩子很吃惊,这和语法有什么关系呢?迈考特说没关系,然后让孩子展开想象,说说约翰为什么回到商店里去。于是,有人说他去买英语书,想拍迈考特老师的马屁;有人说约翰去买书,以便求职的时候书上的知识能够帮助自己;有人说他没带钱,去商店里抢东西,被警察抓了起来……就在这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做了语法的练习,并逐渐明白了句子结构。

案例二:假条

在学生交上来的家长所写的请假条中,有相当比例的假条其实是学生自己伪造的“假的假条”。迈考特发现,学生说谎的假条写得如此流畅、观点集中、言辞恳切,充盈着奇思妙想,是写作课上生动的素材,于是一堂以写假条为由的写作课,在孩子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开始了。

迈考特让学生以夏娃亚当给上帝写假条为题,自由发挥写出自己满意的假条来。平时需要遮遮掩掩的“编造”,现在成了正大光明的行为,孩子们一个个情绪高涨,急速而就。平常让学生写上300字左右的一篇作文,他们都唉声叹气,说无话可写,现在写起来一个个下笔如神,一不小心就写出了四五百字。有个学生写犹大给耶稣的假条,恰好被巡查学校的教育局长看见,迈考特原准备接受局长和校长的批评,收拾行李辞职,没想到却受到局长的大力褒扬,让他心花怒放。

案例三:创造性写作

迈考特在教授创造性写作时,一直在分析学生的兴趣。他知道吸引美国青少年注意力有两个基本的方法——性和食物。性这个话题要小心对待,否则家长就会举报你。食物可以做很多文章,于是有一天,每个学生从家长带来了自己最喜欢吃的食品,课堂从教室转移到了公园,不仅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大饱口福,也让在周边工作的医生和警察尝了鲜。

光吃完还不够,大家再从家中将菜谱带过来,于是朗诵、吟唱菜谱,用乐器演奏菜谱……后来更是让学生发挥所长,带各种乐器来伴奏,把菜谱唱出来。不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而且让他们扩大了词汇量,认识了很多先前都不知道的单词以及拼写,从而获得启发,去思考更多深入的问题,写出发人深省的文章。

……

迈考特的课堂就是这样,反对照本宣科,处处创造惊喜。看似无心,任学生天马行空,实则有意。一根无形的风筝之线牢牢地牵在他的手中。他能让顽劣不化的学生从心底发出迈考特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这样的话语;他用真情感化了初恋女友那惹是生非的儿子;从骨子里蔑视权威和规则的他最终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和家长的好评,当之无愧地被评为美国的优秀教师。

一个崇尚自由的教师

理想的教育是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迈考特说:“我认为不会有人获得完全的自由,但是我要对你们做的就是将害怕赶入角落。”从“害怕→自由”,这是迈考特的教育公式,也是他一直着力促使学生实现的人生转折。

迈考特先生,你有那样悲惨的童年,所以你会很多的东西可以写。但我们的生活都很平淡,有什么东西可以写的呢?

迈考特先生,我知道的都是一些街头故事,在我生活的街道,到处都是毒品贩子,人们之间的对话都是一些脏话,因此我没有什么可以在班级里朗读的。

迈考特先生,我们该如何在成绩单上评价自己呢?我们没有做过多项选择题,没有做过判断对错题,我们的成绩如何写上去?

……

一系列问题的背后,实际上都隐含了学生心中的某种担忧和害怕。迈考特让大家明白,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个宝藏,有无穷无尽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讨论,只有自己心中不存在偏见,才会发现人性的美丽;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的好与坏,最关键的不是他人的评价,而是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迈考特用自己火热的心,将爱的种子播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之中,孩子们一个个变得自信起来。他们带着正气、带着吸引力、带着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走出迈考特老师的教室,走向社会。

 

《教书匠》  []弗兰克·迈考特/  张敏/  南海出版公司  2008.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刘秀坟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