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课题的推进情况
(2010-07-16 10:34:22)
标签:
重点课题教学改进教学效益阶段进展教育 |
分类: 会议纪要 |
——2010年虹口区暑期初中校长工作研讨会侧记(三)
我主持的上海市重点课题《教学改进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虹口区区域推进初中教学的实践研究》从去年的12月份开题到现在,已经有大半年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内,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全区初中学校子课题的开题。
让每个学校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总课题是教育局层面策划的,基层学校对研究的意图和路径并不是非常的清楚。所以在确立子课题的过程中,考虑了几个方面的推进措施:
一是项目推进。将教育局对初中教育教学的工作要求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边做边研究,在工作中推进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工作的质量。
二是问题意识。中国的教育,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灌输式”的教育太多,被动学习太多,师生的问题意识都不强。所谓问题意识,不是在课堂上的你问我答,它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二是在相互沟通中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思路的能力。要确立一个好的课题,这两方面的能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课堂观察、调查问卷等途径,发现当前学校初中课堂教学环节中的突出问题,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途径,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然后进行教学改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是把事做实。不为了获奖而搞科研项目,确立的子课题一定是教师感到困惑的、制约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中教科、科研室等对这一课题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到每所学校指导课题立项,参加开题论证会,非常的辛苦。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各校的子课题都已经确定下来,并开始了实践研究。子课题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学校领导普遍重视。很多学校的校长,亲自主持子课题的研究,使得一线的教师对课题的推进信心更足。
二是研究的起点较高。有一批课题,学校本来就有研究的基础,有的还在市级层面获了奖。在确立本次的子课题过程中,这些课题又被延续和深化,前期研究的成果成了后续研究的基础,也可以促进研究成果向教学一线的转化。
三是不少课题有大量的预研究,前期的基础比较好。
四是部分学校的子课题在总课题确立之前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已经有初步的成果显现出来。有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
当然,这些子课题并非完美无缺,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一是部分课题仍然比较大,涉及的范围广,研究的难度大,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取得进展比较困难。虽然经过几次论证之后,很多学校的课题已经“小”了很多,但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
二是研究的“火力”还不够集中。换句话说,课题的聚焦程度还不够。有的学校总想通过一个课题带动方方面面的工作,使得课题的边界不清。
三是个别子课题还缺少具体的操作办法。
针对上述需要注意的问题,给出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如下:
第一,要重视情报研究。做一个课题,情报研究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报研究做得好,课题已经成功了一半。情报研究可以让研究者打开视野,知道这一问题外界做了哪些方面的研究,有了什么样的成果,如果在研究的话,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情报就是给研究者搭建的巨人的肩膀。情报研究可以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师的研究能力就是从情报研究开始的。
第二,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课堂教学的改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终了的时刻,因此有关课堂教学改进的课题也可以一直做下去,不断地加以深化。很多有影响的研究成果,都是多年积累的结晶,比如说李吉林的“情境教育”,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飞虹中学的“分层递进”,等等。东一榔头西一棒,看上去做了很多东西,但没一个都浅尝辄止,很是可惜。
第三,在操作方法上要有效。一个好的科研成果,总是能够提炼出一些非常简单的、让别人也很容易上手的操作方法。这也是课题成果进行推广的必然要求。
第四,要加强资料的积累。在做课题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收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很多过程中的信息,比研究的结果可能还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