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教育论坛

标签: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春季论坛教育 |
分类: 会议纪要 |
为期一天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10年春季论坛今天上午开幕。在这里学习的第27期全国地市教育局长研修班、第33期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第36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的学员们,聚集在一起,展开观点的碰撞,进行深入的思考。
上午举行全体学员大会论坛,主题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学院特地邀请了四位嘉宾,就这一主题展开演讲。他们分别是:
演讲内容一: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小康社会?
演
演讲内容二:学校文化与教育创新
演
内容三: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探索
演
演讲内容四:企业人才需求与教育改革
演
春季论坛主会场
在20世纪,李约瑟提出的一个难题,到现在仍然无人可以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利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进入21世纪之后,我们又必须面对另外一个难题,这是钱学森先生提出来的:建国已经60年了,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钱学森先生去世10天后,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这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今年2月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发布,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和思考。我们能够在未来的十年内回答好“李约瑟难题”和“钱学森之问”吗?我们能通过教育改革培养出一批有一批“杰出人才”吗?这些问题是沉重的,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和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不容回避的。春季论坛,带着这样的追问和思考,每个人都会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重担。
下午的论坛由三个平行分论坛组成,分别是: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每一个分论坛邀请了一位嘉宾,除此之外,还在我们三个研修班中选择了9名学员,进行主题发言。非常荣幸,我也是被选中的9名学员之一,将在第一分论坛上进行题为“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素质培养”的主题发言。
一个人生下来,它本身具有哪些原始的创造特质呢?学校教育对这些原始创造特质有没有着力呵护,提供丰厚的土壤,让其随着人身体和心理的成长而继续生长呢?如果我们没有做到这些,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的创新素养得到培养呢?我提出这些问题,然后尝试一个个给予回答。希望能够引起学员们的共鸣。
学院的春季论坛,也得到了《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