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戒台寺

(2010-03-09 12:13:56)
标签:

门头沟

戒台寺

古松

戒坛

辽塔

弥勒佛

旅游

分类: 旅途随记

平时的学习生活安排的非常紧凑,周末倒是留给了我们。路近的学员,可以回家去,路远的也趁机会会朋友,走走看看。朋友“老菜虫”打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出去走走,放松一下。我问他北京还有哪些景点没有去过,正好和他一道去一下,他告诉我在北京生活这几年,相关的景点已经跑得差不多了,让我自己选择。我想了一下,确定了到门头沟的戒台寺和潭柘寺。做出这样的选择,倒不是因为我喜欢寺庙,一来在这个季节看自然风景不行,山啊树啊大都还是光秃秃的,水也很少,缺少情趣;二来往城里走周末人又太多,各个景点都是人挤人,少了很多闲情逸致;三来戒台寺和潭柘寺就在一个方向上,相距不远,又较有名气;四来这两个景点距离“老菜虫”的居住地、我学习的地方都不是太远,可以为他省一些汽油钱。

虽然有给“老菜虫”省汽油钱的愿望,但实际上还是跑了很多冤枉路。从京开高速转南五环,再从哪个口出来上108国道呢?我俩上车后一直很兴奋地在交谈,没有备好相关的功课,等发觉有点不对头的时候,已经跑过了很远的距离,从南五环开完西五环,又转到了北五环上,快绕北京城转半圈了。赶紧掉头再往回走,并查询地图,找瞄准上108国道的交叉路口——衙门口桥。没想到北京快速道路的标识太混乱,没到之前,道路的标识一直提醒人们前方是“衙门口桥”,等到了这个交叉路口的时候,“衙门口桥”的标识没有了,改成“门头沟方向”。稍一犹豫,汽车又开过了头。几番折腾,才走上108国道。

访戒台寺

戒台寺布局图

访戒台寺

检票口,门票45

戒台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马鞍山上,距城区 35公里,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581-600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北京现存最为古老的皇家寺庙之一。戒台寺原名慧聚寺,辽代时高僧法均在寺内修建戒坛,受戒者纷至沓来,名声始震。与杭州昭庆寺、泉州开元寺戒坛并称中国三大戒坛,戒台寺居首,素有“神州第一坛”的美称。明正统五年明英宗皇帝赐名万寿禅寺,自清代以来,民间通称为戒坛寺,又名戒台寺。

戒台寺坐西朝东,海拔300余米,占地面积4.4公顷,整个建筑依山势层层高升,错落有致,寺内景致古朴清幽,既有北京寺庙的巍峨宏伟,又兼有江南园林的精致清雅,建筑样式基本是辽代风格。历史上,戒台寺在中国佛教界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寺内的戒坛可以授佛门的最高戒律菩萨戒,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最高学府之一。又因其曾持有辽代道宗皇帝亲笔抄写的金字《大乘三聚戒本》,而从辽代到元代中期,一直是北方佛教律宗的中心。戒台寺自辽代建立戒坛以后,一直受到历代朝廷的重视,很多代住持都是皇帝亲自选派,不少名僧还被委以各种官职,有多位皇帝到此进香礼佛,特别是自明代以后,戒台寺开坛授戒必须要有皇帝“敕谕”,将戒台寺直接置于朝廷的控制之下。

访戒台寺

山门殿

访戒台寺

天王殿

访戒台寺

凤松

访戒台寺

大雄宝殿

戒台寺的古树名木甚多,仅国家保护级古树就达88棵,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古松。这些古松或经人工修整,或自然天成,经过了千百年风霜雪雨的磨砺,形成了各种奇特的造形,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历代文人雅士赞咏的宠物。“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活动松、自在松、九龙松、抱塔松和卧龙松,合称戒台五松。每当微风徐来,松涛阵阵,形成了戒台寺特有的“戒台松涛”景观。乾隆皇帝曾多次来戒台寺赏玩,并留下多处墨宝真迹。他对“活动松”更是情有独钟,数次为其题诗,其中一首诗刻于活动松一侧的石碑上,上面写到:“老干棱棱挺百尺,缘何枝摇本身随?咄哉谁为挈其领,牵动万丝因一丝。”

访戒台寺

活动松

访戒台寺

自在松

访戒台寺

卧龙松

访戒台寺

九龙松

访戒台寺

抱塔松

访戒台寺

狮虎象柏,千年古树的树疤,远看像虎头,近看像大象,又似一只雄狮

除了古松古树外,戒台寺还有几个值得特别关注的景观:

一是千年香樟木雕弥勒佛。

戒台寺内原来有一幢建筑,名叫千佛阁。这幢建筑始建于辽代咸雍年间,因为年久失修,1965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落架保护。之后因为文革动乱,一直没能再重新修建,现存遗址。在遗址上,端坐着一尊露天弥勒佛,这尊佛像系为一整块千年香樟木根雕,雕工精美,形态可掬,盘腿而坐,袒胸露腹,自然形态唯妙唯肖。香樟木年份越久越珍贵,千年香樟木雕弥勒佛自然就成了可遇不可求的无价之宝。

访戒台寺

千佛阁遗址

访戒台寺

千年香樟木雕弥勒佛

二是牡丹园。

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恭亲王奕欣,因朝庭内部的权势倾轧,而从光绪十年(1884)开始,到戒台寺“养疾避难”,留住长达十年之久。他居住的地方在千佛阁和戒坛院之间的北宫院,坐北朝南,分内外两重院落,中间以垂花门相连。其建筑风格是北京传统的四合院与江南园林艺术的巧妙结合,既有北方四合院的古朴又有南方园林的秀美。这里以种植丁香、牡丹、锦带等各名贵花木闻名,尤其黑牡丹等稀有品种,更是锦上添花,故称牡丹院。国画大师溥心畬、京剧大师谭鑫培、杨小楼、梅兰芳等,也是此间常客。不过我们来的时间不对,没有鲜花绿草的点缀,总是一种缺憾。

三是戒坛大殿。

位于戒坛院内的戒坛大殿,始建于辽咸雍五年(1069),是戒台寺的中心建筑。戒台位于大殿正中,用大青石砌筑而成,平面呈正方形。台分三层,下大上小。每层台均为须弥座造型,上下枋雕有流云藩草,束腰处雕有佛龛,龛内均有一尊泥塑彩绘的戒神像。全台共计有小佛龛113个,安放着戒神113尊,这是1980年整修戒台寺时重塑的,出自第四代“泥人张”张铭先生及其弟子之手。正中间是一个正方形的小平台。台上为一尊高335的泥质漆金释迦牟尼坐像。佛像前原有十把辽代御赐的沉香木椅,今已不存。现在摆放的十把紫檀木椅和檀木雕龙桌案是后来配置的,是举行授戒仪式时“三师七证”的座位。殿内的横枋上挂有清乾隆帝手书“树精进幢”的匾额,横枋内侧挂有清康熙帝手书“清戒”二字的匾额。大殿正门上方高悬漆金大匾,上书“选佛场”三个大字,为袁世凯手书。

戒坛院的门口,有抱塔松、九龙松等名松,还有辽代太康年间的经幢,以及两座辽代的砖塔,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弥足珍贵。戒台寺是我国北方目前保存辽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

访戒台寺

戒坛大殿 访戒台寺访戒台寺

戒台(照片来自网络)

访戒台寺
访戒台寺

佛塔、经幢与古松

 

戒台寺位于马鞍山的山头上,虽然海拔不高,但冷风袭袭。周六这天,门头沟一带的最低气温是-5,最高温度也只有零度左右,拿着相机拍照,没一会工夫手就给冻得冰冷麻木了。努力拍了一些照片,不是很理想,请见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下雪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