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电视节目的启示
(2010-02-20 11:10:18)
标签:
电视节目注意力视觉距参与度重复性故事性教育 |
分类: 他山之石 |
《芝麻街》和《蓝狗线索》是美国非常受欢迎的寓教于乐的电视节目。为了让这些节目真正贴近受众,引发孩子们的兴趣,节目开播之前,由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就会对相关的节目内容进行试播,观察孩子们对节目的反应,调整节目内容的先后顺序,甚至改变节目的播放方式。研究小组很多精细化的研究,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里介绍他们的一些研究成果。
一、注意力
如果你能够控制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就能教育好他们。
很多专家的观点:电视的危害在于它能让人上瘾,让儿童或者成人呆呆地、一动不动地盯着电视屏幕。电视之所以能控制大家的注意力,是因为它展示给人们的形式特色,即暴力、强光、奇特的声音、快速的剪辑、夸张的动作,等等。人们不必看懂画面上的内容或者吸收画面上的信息,也一样会继续看下去。
《芝麻街》研究小组做了一个实验:将孩子们分成两组,第一组看《芝麻街》里的一段故事,而第二组在看同样故事的同时,在房间的地板上摆放了有趣的玩具。结果第一组的孩子们87%的时间在看电视,第二组只有47%,这说明玩具将孩子们的记忆力分散了。但是当他们检查两组的孩子们记忆和理解了多少节目内容的时候,却发现两组得分完全相同!
显然,孩子们看电视的方式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有玩具的孩子能够有策略地运用自己的注意力,他们只需要观看节目中最有信息量的部分。孩子们看电视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转移注意力也不是因为厌倦。儿童看电视是因为他们看懂了意思,而转移注意力是因为他们看不懂意思。
启示:当我们想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时,首先要理解孩子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分析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是孩子们能够理解的,不能全凭自己的推断去实施。
二、屏幕内容
电视的制作者通常认为儿童喜欢看动物,制片人往往喜欢绘制猫、食蚁兽或者水獭给孩子们看,并让他们活蹦乱跳,他们自认为这样很有趣。但研究人员通过在播放电视的同时设定一些干扰物的实验表明,每次出现动物们在活蹦乱跳的画面时,就好像出现了一颗炸弹,孩子们都躲着他。
还有,学前儿童不喜欢成年角色的相互争吵,他们也不喜欢两三个人同时说话。制片人希望用花里胡哨的东西渲染场景,以显示故事扣人心弦,而事实并非如此,看到这样的场景之后,孩子们的目光会离开屏幕,因为这些事情他们感到不解。
有时候,看上去孩子们对屏幕很专注,但是,他们观看的是否就是制片人想让他们观看的内容呢?为此人们请来了哈佛大学拍摄眼球运动的专家,对孩子们观看电视时眼球的运动进行了跟踪。研究表明,在看电视的时候,人们容易将目光集中在屏幕的中央,而且集中在屏幕中他容易理解的那一形象上。
人的目光一次只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这个范围称之为视觉距。比方我们在读一本书,目光中一次大概只能进入一个关键词以及这个关键词左边的4个字和右边的15个字。我们的目光就是这样从一组字跳跃到另一组字,然后在上面停留片刻一边看清每一个字母。
启示: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在给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视频的时候,如何选择内容,如何简化情节、如何突出主要矛盾,上述的研究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
三、参与与重复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叙述的形式对儿童非常重要,是孩子们认识世界和了解社会的唯一方法。他们没有能力用因果关系来解释事物,所以把各种现象都看成是故事。
《蓝狗线索》节目组在制作儿童节目时的基本思想是:孩子们越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所观看的故事中去,对其内容就越是记忆犹新。这个节目的真实演员只有一个,节目的情节也很简单,只有一条故事主线,是关于一条名叫蓝狗的卡通狗的英雄事迹。这个节目给人的感觉是一册小画书的录像版本,而不像是一个电视节目,速度很慢,而且有许多地方都插入了令人难耐的长时间的停顿。但就是这样的电视节目,放映了几个月之后,收视率就远远超过了《芝麻街》。
《蓝狗线索》成功的做法有以下两点:一是吸引孩子们的参与,让他们在电视机前和节目主持人一起思考和表达。因为给了孩子们机会,所以他们表现的非常活跃。二是使用重复。同一个故事都会连续播放五次,然后才继续下一个故事。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从不厌烦一个节目的多次播放,他们总是津津有味地观看,而且在反复的观看中,注意力和理解力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当然,儿童并不总是喜欢重复,无论他们观看什么样的节目,重复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内容必须是有助于他们进一步理解的。
启示:故事既是情境,也是学生认识世界和社会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参与和重复,是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两个词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实际上这个活动已经不存在了。重复是让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基本方法,但为什么要重复,何时进行重复,也是很值得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