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梦
(2009-11-24 22:35:27)
标签:
大雪梦境农耕雪景情感 |
分类: 我的心情 |
在梦中,时不时就会出现这样的一番情景:故乡的小院、街道,被厚厚的一层雪覆盖着。大人小孩一个主要的任务,就是铲出连接家中各个房间的走道,以及街道上的积雪,以免影响行走。在小院里,走在自己开辟出来的通道上,就好像走进了作战时的战壕,大半个身子都藏在雪巷的下面,只有一个头露在外面……当然,游戏是少不了的,堆雪人的游戏,利用战壕打仗的游戏……都是孩提时的最爱。
这样的梦做得多了,自己有时也会产生一些怀疑:这些情景是小时候亲身经历过而留下的记忆,还是看了一些文学作品之后创造出来的?在河南老家,每年都会看到雪花飘落,但像梦中所呈现的如此大的雪并没有出现过。
上个星期,全国很多地方下了大到暴雪。弟弟从老家发短信过来,说“家里的雪下得有一尺多厚,几十年未遇”。一尺是33cm左右,一尺多厚就是40cm左右的厚度了。如果在小院子里铲出一条连接各个房间的通道,将铲起来的雪堆积到通道的两侧,那雪的厚度不就能达到60cm左右了吗?一个小孩子行走在其中,不就像在战壕里一样吗?
这让我想起了梦中经常出现的雪景。看来在我小的时候,这样的暴雪可能在家乡发生过,因为印象深刻,所以在脑海中形成了永久的记忆。由于某种触动,唤醒了这些沉睡的记忆,就形成了梦境。
几十年过去了,这样的雪景一直没有出现过。原因何在?可以肯定地说,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但这种繁荣是以资源的过渡开发和消耗、温室效应的加剧为代价的。原本界限分明的四季,逐渐演变成只剩下冬夏两季。就在这个月的月初,上海的气温还是非常的高,在夜晚的街头小摊上,还能看到一些人光着膀子、吆五喝六地喝着啤酒,打发着夏日的时光;没想到几天的光景,人们就一个个拿出了羊毛衫、羽绒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努力抵抗冬日寒风的侵袭。
上周四的上海,也飘落了些许雪花,让人感到今年的冬天来的真早。在全国许多省市,几十年未遇的暴雪,让人们非常意外。大雪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和惊喜,也给各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比如在安徽安庆,暴雪突降,高压线上结成了直径高达8cm的冰柱,让不少电线和高压铁塔不堪重负而轰然倒塌,造成了全市大面积的停电,相关部门触动了万余人,用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才使得供电系统恢复正常。
在南方,大雪飘落的时候,经常伴有树枝被积雪压断的现象。除了南方的树木到了冬天仍然枝叶繁茂,容易造成降雪在树枝树叶上的积累外,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这些树木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经受过积雪压顶般年复一年的考验。这和北国的树木每年总要有几个月来和狂风暴雪相抗衡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将这样的现象迁移到对孩子的教育上,也是很有道理的。
在我们老家,农历九月份就下暴雪是非常少见的,也是不符合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然规律的。在此之前,很多地方都非常的干旱,冬小麦播种到田里不能发芽,农民们正在想方设法饮水浇灌,期待麦苗破土而出。这场暴雪将正在发芽的小麦冻死在田中,把来年收获的希望化成了泡影。为此,农民们不得不趁着这几天天气转暖的时光补种。如果这样的天气反反复复地来过几次,那麻烦可就大了。
播种冬小麦的农民们,最希望等到小麦在土壤中生长出来之后,来一场大雪。这时,厚厚的积雪就像一床棉被,盖在小麦幼苗的上面,为麦苗抵抗寒冷的侵袭,让它们安然度过严酷的冬季。积雪融化形成的雪水,又成了麦苗生长的滋养,为来年的丰收奠定了基础。“瑞雪兆丰年”说得就是这种状况。
这么早就下雪,并不意味着天气逐渐变暖的趋势得到了逆转,相反,它标志着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在加剧。最近几年来,我们已经多次感受到类似这样的极端天气,也感受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的渺小和无助。“人定胜天”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的狂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最应该期盼的生活景象。
希望在我今后的梦中,多一点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雪景,少一些让人忐忑不安的有违自然规律的雪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