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现象”的启示
(2009-09-23 13:41:28)
标签:
金沙中学金沙现象几点启示教育 |
分类: 校园一瞥 |
在办学的三大要素——人、财、物中,金沙在“物”的方面有很大的劣势,因为面临着旧街的改造,很多本该投入的校园建设项目都被延期,学校的教学设施在同类型的公办学校中相比是落后的;政府对学校的财力支持,是按照公办学校的统一标准下拨的,没有特别的支撑项目。但金沙却办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整洁明亮的校园环境,让简陋的教学设施显得秩序井然;愉悦学习和谈吐得体,体现着润物无声的教育的潜在魅力;紧张有序的教学生活,展示着团队风采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逐年提升的教育质量,培育着教师的自信和学校的品牌。这一切,是因为金沙中学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挥洒自如,让学生在这片乐土上健康成长。
“金沙现象”给我们如下几点启示:
第一,校长在学校的办学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们常说“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话可能有点绝对,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显然是这样的。校长对学校办学实际的了解程度,校长的课程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可能性。
校长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专业人员。作为一个专业人员,首先就要成为教学上的好手,课程领域的专家。自己要精通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要熟悉课程变化的趋势,能够根据国家的要求和本地、本校的实际,因地制宜地设置课程,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求。
作为一个管理人员,校长要培养自己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管理教职员工的能力,管理学校资源的能力以及协调各方力量营造良好办学氛围的能力。要通过管理,激发全体教职员工的内在动力,让大家形成团队的力量,聚焦课堂,聚焦学生的发展而工作。
作为一个教育者,校长首先要充满爱心,将德育放在学校一起工作的首位。带领全体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成长,将他们培养成为基础厚实、人格健全、有高尚道德情操、充满爱心的人。
第二,每个教师都有提升教育质量的内在潜力
金沙的教师队伍,从职称结构上看,在全区各个初中当中还是相对薄弱的,40名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只有2位。但就是这样一支看起来有些孱弱的队伍,却创造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打团队牌,用集体的智慧来弥补个人的不足,是金沙中学教师集体的一条宝贵经验。
注重问题解决,在教育教学的实际上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是金沙中学的教师始终追求的目标。一位班主任说:“班级是提高教师教研意识的场所,对班级大小事务灵活处理的方式方法就是提高自己管理育人的能力。问题的解决对每位教师都是一种极大的提高。”教师们将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校本教研的精髓灵活运用到了自己的教学之中和班级管理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对准音调。”金沙中学的教师就是这样一个努力和学生的心对准音调的团队。和学生的心弦对准了音调,教师说的话就会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也就事半功倍,课堂自然就会掀起高潮,精彩纷呈。
第三,改变一所学校的面貌是完全可能的
金沙的实践告诉我们,改变一所学校的面貌,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关键在于选好人、用好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另外,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要有共同的愿景。这一愿景不是校长拍着脑袋想出来的,是全体师生员工都认可的发展远景,它的直接体现就是学校的发展规划。
要让全体教职员工和全体学生为实现愿景做出共同努力。理想凭借空想是等不来的,未来要靠自己亲身的实践去创造。对于学校来说,不仅仅教师本人要有创造性的劳动,更要强调学生群体的积极呼应、参与和配合。在金沙中学,9位老师组成的领导班子集体,不管是校长、教导主任,还是总务主任,每人都承担着教学的任务,都能够在教学中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拥戴;在金沙中学,学生有一句响亮的口号:“跟着教师走”。正是师生这样的积极努力和共同实践,才缔造出了“金沙现象”。
要有一定的抓手。要改变学校的面貌,提升学校的内涵,需要找准一些抓手,脚踏实地地做一些事情。从教育局的层面看,我们确立了通过教学改进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和学校的办学质量的工作思路,并申报了一项课题来加以引领。目前这项课题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课题,相关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这其中,有四个方面的创新点:第一,以学校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计划的推进为抓手,引导初中的校长和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来理解课程,明确课程的要素和功能,切实增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第二,以覆盖所有初中教师的听课项目的为抓手,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专家的指导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第三,以初中校际集体备课项目为抓手,引导教师就同一个教学话题展开研讨和分析,促进教师团队合作的意识,加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第四,以建立初中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为抓手,引导教师研究作业、研究命题,增强作业的可解释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学校也应该因地制宜,找准自己的切入点,深入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