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解课程的途径·读《课程分析》

(2009-06-21 11:02:16)
标签:

课程分析

理论视角

课程结构

课程实施

教育

分类: 读书评论

——读波斯纳《课程分析》一书有感

理解课程的途径·读《课程分析》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是要从教学内容的传授者转变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教学和课程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要建设课程,首先要理解课程,乔治·J·波斯纳的《课程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分析课程的途径。

《课程分析》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案头的一本工具书。在这本书中,作者首先分析了课程的一些基本术语和5种常见的理论视角,然后对课程的目的、课程的内容、课程的组织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比较研究。课程的实施和课程的评价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本书中,作者也有细致的分析,读来让人豁然开朗。

限于对课程的粗浅认识,书中的很多内容还需要反复咀嚼和消化。这里仅从几个角度入手谈一点读书的心得。

1.课程的定义和理论视角

波斯纳在对课程的不同定义进行了分析之后告诉我们,要给课程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课程的定义在哲学上或政治上是无法中立的。不过他还是试图给出了课程所具有的一些共同概念:

1)范围和序列:在那些学段和年级开设,主要的话题有哪些;

2)课程纲要:即课程的计划,一般包括课程的理念、目标、实施、资源、评价等内容;

3)内容纲要:以有组织的形式列出一系列教学内容主题;

4)标准:对照列出的内容主题,规定应该达到的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

5)教科书:用来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6)学程:学生必须完成的一系列的学习经历;

7)有计划的经验:课程应该包含学校所规划的学生的一切经验。

任何一门新的课程的建设,都可以看作是对当前大家关注的某一问题的回应。比如说针对学生学习方式比较单一,一般情况下总是接受式的学习这一现状,就开发出了研究型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经常回应的问题,不仅是引起教育者关注的一些问题,常常还与被称之为“危机”的紧急教育情境相呼应。艾滋病预防教育、反毒品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安全教育……这些课程都是对当前社会上一些威胁到国家和人的幸福的“危机”问题的回应。教育问题可以以不同的课程来回应,教育方法的选择依赖于那些开发课程的人们的信仰与假设。

要建设一门课程,除了要回应一定的教育问题之外,还要选择特定的理论视角。选择的理论视角不同,建设出来的课程在组织和实施方面就有很大的区别。波斯纳给我们提供了课程的五种理论视角:

1)传统视角:关注在我们的文化遗产中,哪些是最重要的,需要传承下去的精华?强调课程要回归基础,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素养和计算技能,掌握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应知道的基本事实和术语,确立优秀公民应该具备的共同价值观。

2)经验主义视角:关注什么样的经验能够带来个体健康的成长?强调课程要紧密联系日常生活的实际,少一些人为和虚假的因素。

3)学科结构视角:关注学科知识的结构是什么?强调学生应该是一个小科学家,要通过真正的课题和项目,使学生投入到真正的研究中来,通过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既增强对自己智能的信心,又发展对范围广泛的现象的理解。

4)行为主义视角:关注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学习者能够做什么?强调教学目标的可测量性,要通过非常具体的测量术语说明课程结束的时候学生应该完成的行为,要有技术来确保学生都能精通他们需要知道的内容。

5)建构主义视角:关注人们如何来理解这个世界,如何能更富有创造性和生成性地来考虑问题?强调学习就是让学生在他们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来建构自己的知识,在需要作出决定、问题解决和判断的多种目的的活动中来运用知识。

显然,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大脑、教学、课程的认识是不同的。传统的课程将大脑看作是一个仓库;建构主义课程将大脑看作一个建筑工地;行为主义课程把教学视为塑造行为;学科结构课程则把教学视为将新手导入学者圈;经验主义课程则把教学当成幕后工具,具体帮助和指导学生自己指导的项目。

2.课程的训练和教育情境

在日常语言中,我们对很多有关课程的术语可能不太注意,比如说“训练”和“教育”这两个词,经常是可以互换的。但实际上,“训练”和“教育”是根本不同的两种情境。

训练是指在某种情境中,我们有信心来预测具体的情形,人们在那里运用他们所学的内容。例如,在职业学校里,准备训练一个学生自动调整圆盘刹车,这一学习的目标是非常具体的,学习的结果也是可以观测得来的,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环节也可以进行适时的评价,衡量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非常明确。

如果我们相信学生来学校是接受训练的,是要重复性和应用性地来利用他所学的知识,那么行为主义的学习目标就非常有意义。一种具体的学习视角又会导致一种具体的教学视角,传统的观点认为学习的责任在学生的身上,而行为主义的观点则认为学习的责任在教师身上,因为教师能够控制教学环境,试图利用各种各样的刺激物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如果学生不学习,那么很可能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教师能够也应该对此负责。

教育是指这样一种情境:在这里,我们不能预测任何特定或明确的情境,使人们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比如说我们的目的是为使学生履行公民责任做好准备,那么什么样的知识和教学内容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呢?因为没有一门学科能够承担这一责任,所以就要开发更多的课程。

学校既可以为训练的情境开发课程,也可以为教育的情境开发课程;学校里既提供教育的情境,也提供训练的情境;没有哪一种情境就有内在的价值优越性。关键的问题是,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此是否明晰?

3.课程结构与课程实施

结构因素既对教师的教学构成限制,也对课程的实施构成限制。所有的课程改革,都是对课程结构中的某些成分所进行的改变,因此,明确课程的结构非常重要。

课程的结构由以下这些因素组成:

1)时间因素:包括课程实施的年限,每周的课时,课程表中的位置等等;

2)物理因素:包括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学校内的教学设施、学习书籍和教学器材等;

3)政治-法律因素:国家、地区对课程的要求,如是否参加统一考试等;

4)组织因素:学校对课程的认识、对课程实施给予的支持程度等;

5)员工因素:学生、教职员工、家长的背景、能力和兴趣。学生的基础决定了课程的实施,教师接受一门课程的时候,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其进行改造和校本化处理。

6)经济因素:新课程的投入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常常决定课程的命运;

7)文化因素:学校和社区的价值观和信仰,经常决定了一门课程有没有机会开设。

单独地改变某一因素,是很难实现课程的变革的。课程的变革是否有效果,关键在于教师、学生和学科知识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是否得到了改变。

课程实施的视角,也因为选择的课程理论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

传统的课程对教学的要求通常体现为:1)关注单一的学科知识;2)在班级整体教学的情境下,再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3)教学材料强调教科书和练习册;4)通过笔试进行定期的评价;5)强调年级。

经验主义的课程有下列特色:1)跨越学科界限;2)更多依赖社区作为教学的资源;3)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室,强调小组和合作性学习;4)围绕持续的任务或项目,用较长的时间来完成;5)教师担任协助者和资源的角色;6)重视真实任务中的能力评价。

学科结构的课程具有如下特色:1)限定在同一学科领域;2)只关注一小组基本的概念主题;3)广泛运用各种资源材料和操作,如实验室;4)强调问题解决;5)要求教师进行研究示范,而不是信息的来源。

行为主义的课程有下列要求:1)分散的行为目标与评价方法紧密联系;2)以教师控制的方法,使用清晰的教学技能,提供丰富的技能实践机会;3)标准参照的方式;4)针对合适行为和成功表现的奖励行为。

建构主义的课程:1)深入地研究课程中的某一话题;2)只在学生经验和背景的情境下教授技能和概念;3)依赖于内在动机;4)在测试中更倾向于面试和观察。

上述的比较可以看出,行为主义的课程和传统的课程最能适合传统的教室。经验主义的课程、学科结构的课程和建构主义的课程更加关注意义,也就是关注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世界产生意义和真正理解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但这样的课程显然存在着这样的矛盾:需要牺牲一些课程知识的宽度来加深知识的深度,这在统一测试中是很不合算的。为什么这种类型的课程难以在学校里开展,评价应该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了。

五种不同视角的课程,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它们在学校的存在和实施,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我想,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应该明白地是,自己在教的课程,属于什么样的视角?

 

《课程分析》[] 乔治·J·波斯纳/  仇光鹏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罗江掠影
后一篇:中考琐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