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2008-10-29 13:35:35)
标签: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科学素养

物理教学

教育

分类: 他山之石

    在前几天召开的华东六省一市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上,北京大学的赵凯华先生做了题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专题报告。报告的内容很精彩,我也做了一些记录,下面是赵先生的讲话提要。有些标题是我添加的,没有征得赵先生的同意,在此特作说明。

一、什么是应试教育?

    给应试教育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可能有点困难,但它具备以下所罗列的特征:

    ·升学考试要考的才教,不考的不教;

    ·三年的课程两年讲完,用一年时间备考;

    ·花少量时间讲原理,大量时间讲题、解题;

    ·采取题海战术训练学生条件反映式地解题;

    ·题目分类型,按类别给出解题窍门。

·训练学生成为解题机器,按教师所编的程序去解题,而不必理解题意,根据基本原理独立想出解题方法。于是老师教过的再难也不难,老师没有教过的再容易也不会做。

    应试教育在文革前没有,解放前更没有。1977年恢复高考后只有补课,尚谈不上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且愈演愈烈,不可收拾。已成为我国中等教育提高质量的主要矛盾。长此以往,我国下一代的公民素质,令人堪忧。

造成应试教育的根本原因不在学校,而是社会。教育部过去出台的有关高考的政策,在实际上保护了应试教育,鼓励了应试教育。

二、什么是素质教育?

什么是素质教育?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就是素质教育,这种认识显然是不对的。还曾流行一种看法:语文、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历史、地理等是学科教育;政治课、音乐、美术、体育、劳动、课外活动等,才是素质教育。其实,在学校里进行素质的主要阵地在学科教育中。

三、物理学的特点

    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密科学。物理学中有一套最全面最有效的科学方法。物理学在对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今天很难再从研究对象来区分什么是物理学。不管什么问题,当物理学家用物理学的方法去研究它们时,就把它变成了物理学问题。

    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过程:

(1)提出命题

命题应该从新的观测或实验事实中,或从实际目的或已有原理中提炼出来。

(2)推测答案

答案有不同的层次;可通过建立唯象物理模型来推测;可以用已知原理进行推测,对现象作定性的解释;可以根据现有理论作逻辑和数学推演,对现象作定量解释;当新事实与旧理论不符时,提出新假说和原理去说明它;……

(3)理论预言

预言不是胡思乱想,它是科学的论断。必须提出能够为实验所证伪(falsify)的预言;这是真、伪科学的分野。

(4)实验检验

没有一个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切理论都以观测或实验事实为准则。理论不是惟一的,一个理论包含的假设愈少、愈简洁,同时与之符合的事实愈多、愈普遍,它就愈是一个好的理论。

(5) 修改理论

    当理论与实验事实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时,它就面临着修改或被推翻。

那些经过大量事实检验的理论是不大会被推翻的,只是部分地被修改,或确定其成立范围。

以上步骤循环往复,构成物理学发展模式化进程。

    四、物理学科应该特别关注的几种素养

1.直觉

物理学中的许多重大突破和发现,预感、直觉和顿悟往往起很大作用。此外,且探且进的摸索、大胆的猜测、偏离初衷的遭遇或巧合,也导致了不少的发现。顿悟是经验和思考的升华,而机遇偏爱有心人,平时思想上有准备,就比较容易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所以科学上重大的发现不会是纯粹的侥幸。   

    2.科学品德

科学实验的结果,远非尽如人愿。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实事求是的作风、老老实实的科学态度是绝对必要的。

    失误是任何人都难以避免,一旦发现,最聪明的办法是勇于承认错误。伟大科学家坦荡的襟怀,是所有人的楷模。

    3.不迷信和屈从权威

基础科学研究的信息资源是共享的,这里没有秘不可及的玄机和诀要。根据公开发表的文献人人可以自己判断,独立思考。在科学的王国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里最少对偶像的迷信和对权威的屈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一信条,在自然科学的领域里贯彻得最坚决。实践不是个别的实验结果,因为那会有假象,重大的实验事实必须经多人重复印证才被确认。

4.进取精神与得失观

自然科学的主要任务是探索未知的领域,很多事情是难以预料的。实验的结果验证了理论,固然可喜;与理论不符合可能预示着重大的突破,更加令人兴奋。世界上建造了许多加速器,每个加速器都是针对某类现象而设计的。四十多年的历史表明,除了反核子和中间玻色子外,粒子物理中的所有重大发现都不是当初建造那个加速器的理由。高能物理学界把这看作正常现象。1984年在实验室中发现了弱电统一理论所预言的中间玻色子后,曾一度较少发现出乎理论预料的实验结果。人们反而说:现在最令人惊讶的,是没有出现令人惊讶的事。这便是物理学界极富进取精神的得失观。

因为在自然科学中物理学最直接触及自然界的基本规律,物理学家对事物是最好穷本极源的。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着,凡事总喜欢问个为什么。理论物理学家不能仅仅埋首于公式的推演,应该询问其物理实质,从中构想出鲜明的物理图像来;实验物理学家不应满足于现象和数据的记录,或某种先进的指标,而要追究其中的物理机理。

因为在自然科学中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规律,物理学家不把目光和兴趣局限于本门学科,而要放眼于更广阔的天地。人们公认,当今最有生命力的是不同学科杂交的领域,有志的年轻物理学工作者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

    五、给教师的建议

1.科学的基础——事实证据、理性思维 (逻辑推理)

科学的灵感并非神的启示,科学的内涵不简单地等同于我们的经验和感觉。科学的知识来自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并用我们的头脑来理解和指导这样的观察。

2.科学的动力——人类的求知欲,对自然的好奇心。

兴趣的培养,要靠物理学本身的魅力。

    The most incomprehensible thing about the world is that it is comprehensible.

                                                     ——A. Einstein

    3.科学的精神——少些功利主义,多些理想主义。

克服浮燥情绪,踏踏实实学习,打好基础。

学校教育的任务是把人类几千年的来创造的文化、知识、精神财富传递给下一代。

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老师讲授为主。当然讲授不是填鸭式的,应具有启发性。在教学环节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素质教育主要应渗透在讲授内容和各个教学环节中,而不要过多地撇开课程另外进行。

 近年来提倡探究式教学,这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要在学生已经具备必要知识基础的前提下进行。探究的题目不一定是课外的,对于理论课来说,主要应结合课程的基本内容来进行。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的,可以探究, 需要探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