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教育

标签:
教育功能爱与尊重智力智慧学校教师教育 |
分类: 读书评论 |
——读克里希那穆提《一生的学习》一书札记
克里希那穆提是印度著名的哲学家,在西方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相信真理是无限的,纯属个人的了悟,一旦落入某种组织或者上师崇拜,人的心智就开始僵化、定型、软弱和残缺。他被称之为“在破除偶像上,最富有代表性的20世纪人物”。
《一生的学习》这本书,不是那种大部头的论著,看上去只有薄薄的一册,但其中所包含的真知灼见,足够我们深入思考一辈子。人们称克里希那穆提是“心灵导师”,因为“心灵导师”所拥有的清明的头脑、高贵的灵魂、纯洁的心灵、澄澈的目光、非凡的智慧等等,都在他的文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生的学习》这本书,重点讨论了教育的问题,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如下:
1.教育的功能
教育是把生活当作一个整体而明白其中的意义的。了解生活,就是了解我们自己。而教育的全部内容就在于此。每一个人最大的需要和最迫切的问题,乃是对生活要有整体的了解,这才足以使他面临生活上日益增加、错综复杂的问题。
在目前的文明世界里,我们把生活分成如此繁多的部门,以致于教育除了是学习一种特定的技术职业之外,便没有多大的意义。教育不但没有唤醒个人的智慧,反而鼓励个人去沿袭某种模式,因而阻碍了个人,使他无法将自身作为一项整体的过程来加以了解。
教育的功用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因而是具有智慧的人。智慧是对于根本事物、现在存在的事物的了解能力;而所谓教育,便是在自己以及别人身上唤醒这项能力。
对于真正关怀教育的父母和教师,其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发展一个完整的个人。要做到这件事,显然教育者本身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
2.父母的责任
父母是否曾经自问,为何要生孩子?他们要孩子,是为了延续他们的姓氏,接管他们的财产吗?他们要孩子,只是为了自己的高兴,为了满足自己情感上的需要吗?如果是这样的话,则孩子便成了父母的欲望和恐惧的投影而已。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首先来自于父母的爱。如果父母爱他们的孩子,他不会是国家主义者,他会发现如何和财物保持正确的关系,他将不隶属于任何有组织的宗教,他将铲除嫉妒和斗争。不过,现实的情况是,许多父母由于全神贯注于他们自己的问题中,于是把使孩子幸福的责任推给教师。
我们大部分人并不爱我们的孩子。我们为了他们而野心勃勃——也就是说,我们为了自己而野心勃勃。我们设法借着孩子来满足我们自己,经由他们来使我们自己不朽。我们会把某种理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一个人的野心,便借着孩子而获得实现。由于我们思想干枯、空洞,没有爱,所以,我们才把孩子的教育和生活的方针拱手让给政府和学说。
惟有爱才能触发对他人的了解。没有了爱,我们便无法解决许多相互冲突的问题;没有了爱,知识的获得只助长了混乱,导致自我毁灭。
正确的教育始自教育者,他必须了解他自己,并且从定型的思想模式中解脱出来。因为他本身是什么,他传授的便是什么。父母要学会正确教育自己,关切我们自己的再教育,远比为了孩子的未来幸福和安全焦忧来得迫切。
3.智力与智慧
正确的教育,意指唤醒智慧,培育一种完整的生活,惟有这种教育才能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和一个和平的世界。然而,要实施这种新的教育,我们必须由一个完全不同的基础重新出发。
仅仅培育智力——即发展能力或知识——并不能产生智慧。智力和智慧,有所区别。智力,是思想脱离情感而独自发生作用,而智慧则是感情和理智合一的能力。除非我们以智慧面对生活,而非仅以智力或情感来处理它,否则世界上任何的政治制度或教育制度,都无法解救脱离混乱和毁灭的困境。
知识无法与智慧相比,知识不是智慧。智慧是无法换取的,它不是能借学识或戒律而购得的商品。智慧无法在书中寻获,无法加以聚集、背诵、或储存。智慧起于自我的舍弃。谦虚的心比学识更为重要,而要具有一颗谦虚的心,并非借着种种知识来填满它,而是对我们自己的思维、情感加以觉察……
我们在追求知识,贪得无厌的欲望中,失去了爱,磨损了对美的感受,以及对残酷事物的敏感性;我们变得越来越有所专长,也越来越破碎不完整。知识无法取代智慧,不论有多少解释,聚集了多少知识,都无法使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知识是必须的,科学也应由它的地位,然而,如果心灵被知识所窒息,如果借着解释而将痛苦的原因敷衍过去,则生活便是虚度而无意义。我们大部分人不真是如此吗?教育使我们日趋肤浅,它并未帮我们揭露生命的深邃底层,我们的生活日益空洞而不和谐。
我们将智力和情感分开,发展了智力,却戕害了情感。我们像是一件三条腿的东西,有一条比其它两条长,因此我们失去了平衡。我们被训练成徒具智力的人。我们的教育培养智力,使其锐利、狡诈、贪得无厌,因此,智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智慧远比智力重要,因为,智慧使理智和爱的结合。然而,惟有认识自我,对自己的整体过程有深入的了解,智慧才会产生。
4.尊重与体谅
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对他尊重,他自己却不太尊重学生,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漠视和不敬。如果缺乏对人的尊重,知识只会导致毁灭和不幸。培养对他人的尊敬,是正确教育中主要的一部分,然而如果教育者自己缺乏这项品格,他便无法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教育的真正问题是教育者。如果缺乏对人的尊重,知识只会导致毁灭和不幸。如果我们不尊重孩子,而只是以奖赏引诱他,或以惩罚威吓他,那么我们便是助长了他获取利益的观念与恐惧感。没有尊重和体谅,人与人之间的任何关系都不可能,尤其是当教师仅仅成了学识工具的话。
握有权威的人和屈服于权威之下的人,两者之间,怎么会有亲爱之情和真诚地合作呢?
5.要认识自己
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当一个有学问的人依赖书本、知识和权威,借着它们以获取了解,那么他便是愚蠢的。了解是由自我认识而来,而自我认识,乃是一个人明白他自己的整个心理过程。因此,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因为整个生活是汇聚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
教育,不应该鼓励个人去附和社会,或与社会消极地和谐相处,而是要帮助个人去发现真正的价值。了解生活的全过程,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有了自我认识,制造迷惘的力量才会消失。
教育一个孩子,是帮助他了解何谓自由和完整。要自由,则必须要有秩序——这只有德行才能办到;而完整性之所以产生,则必须要有极单纯的心。我们必须由无尽的复杂迈向单纯,我们必须在内心的生活和外在的需求中变得单纯。
6.理想的学校
建造气派的学校,而聘请的老师只依据某种方法,对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加警觉与观察,如此只会鼓励学生聚集知识、发展能力,依照某种模式作机械式思考的习惯。然而,这些都无法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完成的人。
正确的教育者关心的是个人,而非学生的数量。任何有基本价值的东西,都是无法借着集体教育来完成的,需要对每一个孩子的个别困难、脾气、能力加以仔细研究、了解。
一所在名利上成功的学校,通常不是一所教育中心。一所广大、兴盛的学府,将千百给儿童聚集在一起受教育,凭它的壮观和成绩可能制造出银行职员、超级销售员、企业家、各种委员,或一些在技术上胜任的肤浅人群;然而,有希望的只是完整的个人——而惟有小学校才有助于造就这种完整的个人。因此,只收容数目有限的男女学生,并且拥有正确教育者的学校,远比在大学校里从事最新颖的教育方法来得重要。
正确的教育,不能像制造机器似地大量生产。要研究每一个孩子,需要耐心、细心和智慧。要观察一个孩子的兴趣、能力、性情,了解他的困难,考虑到他所受的遗传和父母的影响,而非仅仅把孩子归于某种类别——这一切都需要机敏而富于弹性的心,不被任何的制度或偏见所拘束。这需要机巧和强烈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慈爱的心;而要培养教育者具备这些品质,是我们今日的一项课题。
教育在今天收到了轻视,而非一项最荣耀且责任至大的工作,大部分的教育者也将它视为例行公事。他们只是传授知识,并不真正关心人的完整与智慧;而一个只传授知识,却任由世界在其四周崩溃的人,并不是一个教育者。
教育的任务,在帮助每一个人发现心理上的障碍,而非仅将新的行为模式、新的思考形式,强加在他的身上。这种强迫的灌输永远无法唤醒智慧、创造力,只是进一步把个人加以限制。显然,这种情形正发生于世界各地,这就是为何我们的问题层出不穷、延续不绝的原因。
我们要建造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则那些只为谋生而从事教育的人显然是不能当教师的。将教育视为一种谋生的工具,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剥削孩子。在一个开明的社会里,教师不必关心自身的利益,他的生活所需均由社会供给。
对于真正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一项技术,而是他的生活方式;就像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一样,他宁愿挨饿也不放弃他的创造性工作。一旦教育成了我们的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非一项献身的天职,世界与我们之间必然会有鸿沟存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便和我们的工作分离,无法融合。
“如何才能成为正确的教育者?”一个人一旦问了“如何”,他便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一个希望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永远不会提出这个问题,因为他知道没有任何方法可以依循而成为正确的教育者。
《一生的学习》 [印]克里希那穆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