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科学对教育研究的促进

(2008-09-15 09:59:28)
标签:

生命科学

入学年龄

多动症

儿童睡眠

生长规律

学习障碍

少年犯

特殊教育

教育

分类: 他山之石

如果说19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那么,21世纪必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在这一世纪中,随着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少以往不可预知和无法测试的领域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人类在这些领域中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也将会不断地被应用和渗透到其他领域,并迸发出新的创新火花。当然,教育领域也是不会被忽视的,将生命科学的重大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将有可能使教育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难题得到解决或者有了破解的可能性。

今天,更多的医学界和教育界的专家学者致力于教育、学习生理学及儿童保健等领域的研究与相关信息的交流,以此搭建生物科学与教育学之间研究、交流、沟通的平台,加强多学科的联系与合作,为科学的学习和教育提供依据。前不久,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先生从一位儿科专家的角度,提出了应该建立教育生理学学科的鲜明观点,随后着重要求当前需要对以下七个方面问题加强研究:

1.儿童入学年龄问题:从医学研究的角度出发,应该进行基于儿童发育水平与现有课程体系相衔接的儿童能力的科学测试,以建立更加灵活的由家长在专业指导下自主确定孩子入学年龄的规则。

教育心里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和差异性的特征。从群体看,某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一些共同的发展特点,这为我们通过班级的集体教学奠定了基础;从每一个孩子个体来看,孩子的发展又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有的孩子虽然生理年龄是6岁,但他的发展水平可能只有45岁,或者78岁。统一年龄入学的做法,仅仅考虑了孩子群体发展的阶段性,没有关注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显然是有问题的。医学的发展,使得儿童发展水平的科学测试有了可能,这为改变入学规则提供了条件。

2.多动症问题:孩子多动是一个正常行为,多动症需要非常专业的诊断,教师和家长不应该轻易下结论错误贴“标签”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也会给孩子和家庭带来额外的心理负担,放弃孩子将贻误他们一生。

我又想到了《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按照小豆豆进入的第一所学校的老师的判断,小豆豆就是一个典型的“多动症”孩子。这样的判断使得小豆豆失去了继续在这个学校读书的机会,也让她的妈妈非常担心。是巴学园接纳了她,并给她创设自由成长的时空,才有了今天的黑柳彻子。现在我们的医疗机构还不能够做到非常准确的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属于多动症,作为教师和家长,对此更应慎之又慎,不要轻易下结论,断送孩子的一生。

3.儿童睡眠问题:孩子需要保持一定的睡眠时间,睡眠量在生理需要量以下会直接影响孩子智商;从民族振兴的角度看,孩子普遍性睡眠时间少是对一个群体的智商影响,而一个群体的智商普遍受到影响对社会是个灾难。

面对功课日益繁重的现实,很多家长往往注重给孩子购买营养品,让孩子能够坚持下去。其实最重要的“营养”是睡眠,让孩子能够获得他们的生理需要量以上的睡眠时间,孩子就是保持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中参与学习。学校的教师在这方面也要负起责任来,不要眼中只关心自己所教学科的成绩,不顾一切地布置作业,要加强班级作业量之间的相互协调,让孩子每天都能得到较好的睡眠时间。沈晓明市长将睡眠的问题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4.生长发育规律问题: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就是教育规律,年龄越小的孩子,两者的相关度越高。在孩子进入数学和语言学习的初期阶段,若将这些生长发育中的规律很好地运用到教学中,学习效果将会大幅度提升,如果不遵循规律就要牺牲孩子的时间、快乐与兴趣。

我非常赞同“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就是教育规律,年龄越小的孩子,两者的相关度越高”这句话,我们经常说对幼儿要“养育”,养是一方面,育又是一方面,两者要充分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我们的很多年轻的父母,很缺乏在养育方面的经验和知识,不少城市中的年轻人,生了孩子不久就让自己的父辈或者保姆来带,自己忙着去上班,这实际上是放弃了对孩子最初的养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从小没有打下好的根基,等到孩子大了再将成长的希望寄托在学校里,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当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生育假制度,使得年轻父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

5.学习障碍问题:比较常见的有诵读困难和镜像障碍,智力都正常,却在阅读和数学学习上产生特定问题。

我觉得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可能会给我们有所启迪。每个人都有个人发展的智能强项和弱项,两个智力检测正常的人,由于他们的智能强项和弱项不同,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当我们的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孩子的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时候,在这两方面智能比较弱而其他方面智能比较突出的孩子,就会得到不公平的待遇。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智能特点,并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获得提高。

6.工读教育与少年犯问题:犯错误的孩子多半被认为存在道德品质问题,但医学研究发现很多孩子有病,如铅中毒、内分泌疾病都与青少年犯罪有关,这些孩子需要治疗帮助。

这样的一个医学结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预防和教育的视角。如果能够将诱发学生犯罪的主要病因搞清楚,在平时的体检中加强这方面的检查,对存在这些病例的孩子首先进行医学干涉,那么少年犯出现的机会可能就会减少不少。在预防方面多花费一点时间,在挽救青少年方面所取得的效益会更明显。

    7.特殊教育的“医教结合”问题:目前我国特殊教育体系的不足在于医生缺位,医生应该负责入学之前的评估,同时应该在学校建立符合医学标准的康复中心,把学校教育与康复结合起来。

特殊教育方面的“医教结合”,我国目前还只是刚刚起步,和发达国家在特殊教育方面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过他们的教育经验会给我们很多启示,能够帮助我们尽快缩小差距。目前的关键问题是人才,特殊教育人才非常紧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