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功过是非哥伦布

(2008-08-17 09:09:58)
标签:

哥伦布

发现新大陆

印第安人

航海

文化

分类: 读书评论

——读《哥伦布日记》一书有感

功过是非哥伦布 

 

14928月初,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携带着西班牙国王致各国皇帝的国书,率87名水手,驾三艘快船扬帆探索世界。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远航,不仅发现了新大陆,而且成为大航海时代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它使海外贸易的路线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 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1492年的 83启航,到1493315返回萨尔特斯,哥伦布将自己在航海中每天的所见所闻全都记了下来,写了一部非常详尽的“航海日志”。哥伦布从美洲回来后,将它作为重要的礼物呈献给了国王和女王。哥伦布第二次西航时,为航海之用曾请求王室给他一份“航海日志”的抄件。伊莎贝拉女王写信告诉哥伦布,他的那份原件已作为国家机密收藏起来,并派人将抄件送到了哥伦布手上。

随着时光的流逝,宫中的那份“航海日志”原件不知何时何故消失了。哥伦布的手里的那份抄件,后来传给了参加过第四次西航的哥伦布次子费尔迪南德。费尔迪南德后来在写《千辛万苦发现西印度群岛——西欧人士称之为新大陆的海军上将唐·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生平及事业史》(通常人们都将它简化为《哥伦布的生平及事业史》或《哥伦布传》)时,曾大量引用了这个抄本上的文字。但一百多年之后,这唯一的“日记”抄本也不见了。

于是,又要说到另一个学者拉斯·卡萨斯。据讲,当年他在撰写《西印度群岛的历史》时,也曾从王宫中摘抄过那本“航海日志”。拉斯·卡萨斯的这本书大约写于1527年,但成书后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书架上沉睡了近三百年,直到1792年人们纪念哥伦布首航300年时,才被西班牙历史学家纳瓦雷特发现。纳瓦雷特当时正要编一套《西班牙人海外远航与发现文件汇编》,所以将哥伦布的“日记”部分从拉斯·卡萨斯的《西印度群岛的历史》一书中全部摘录出来,辑成一部独立的文献。后人,才有了这本奇特的《哥伦布日记》。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读到的这本《哥伦布日记》,实际上并不是哥伦布的原始日记,而是卡萨斯的摘录的那部分内容,这已是全世界能看到的唯一版本了。

哥伦布为什么会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进行这一艰辛的探索之旅呢?读他的航海日记,可以看出有以下几个方面主要的原因:

一是他深信地球是圆的,向西航行可以必到达印度,且中间距离并不遥远。哥伦布十分崇拜曾在热那亚坐过监狱的马可·波罗,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国。当时,地圆说已经很盛行,哥伦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以实现他向西航行到达东方国家的计划,但都遭到拒绝。传说哥伦布为了实现向西探险的目的,在王后面前百般献媚,成了王后的情人,是伊萨贝拉王后的大力支持,说服了国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钱资助哥伦布,才使哥伦布的计划才得以实施。

二是许多旧著作的只言片语勾起了哥伦布的强烈欲望,他知道从西边到达印度的人必可以永垂青史。比方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东方见闻录》中把东方描写得非常富有,说那里黄金遍地,香料盈野。不过,当时到东方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去遥远的东方要经过千难万险。11世纪时,欧洲封建主曾经组织过十字军,企图到东方掠夺一番,结果是伤亡惨重。采取和平的方法也是困难重重,当时通往东方的重要商路有三条:一条在北部,经小亚细亚、黑海、里海至中亚细亚;一条在中部,从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至波斯湾,再从海路到东方各地;还有一条在南部,经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到红海,再从海路到东方。北部的一条被对欧洲人仇视的土耳其人占据着,奥斯曼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正处于战争状态。另外两条被阿拉伯商人控制着,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敌对状态使欧洲人休想经过这里。东方与西方的一切交往都必须经过阿拉伯人的手,商品经阿拉伯商人转手后要提高810倍的价钱。长期以来,欧洲的贵族和商人就想绕过中东地区,另寻途径,到达中国和印度。如果能够从海上西行到达印度和中国,那等于打通了欧洲和东方世界的一条新通道,当然可以名垂史册了。

三是海上水手传言说大西洋上有很多岛屿,哥伦布渴望在西方人尚未涉足的土地上获得巨大的财富和荣耀。当时的欧洲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经过近千年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于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奇缺,严重地制约了资本的积累。当时欧洲使用的货币主要是金币,黄金又是重要的装饰品,是财富的象征,所以人们对它的欲望是无穷的,而欧洲每年的黄金开采量却非常有限。造成黄金缺乏的原因还在于此前东西方之间的不平衡贸易。欧洲社会上层在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对东方奢侈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东方的香料、丝绸、瓷器和其它产品不断地运往西方,而西方却没有可以交换的产品,只有用黄金和白银来交换,导致了金银的大量外流。这一切导致了人们狂热地寻找黄金。哥伦布曾经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可以为所欲为,做到一切。有了黄金,可以把灵魂送上天堂。这就是当时欧洲人的心理写照。恩格斯也曾指出: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哥伦布的日记中,也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他每到一个地方,最关心的就是那里有没有黄金。

14928月出发,哥伦布指挥船队一直向西航行,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久盼陆地而不见,船员中怨声四起,几乎要发生叛乱的时候,他们来到了一个岛屿,也就是现在巴哈马群岛中的华特林岛。哥伦布欣喜地宣布这里是西班牙的土地,并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哥伦布以为他已经到了印度,所以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哥伦布没有向西,而是由此向南继续航行,到达了附近的古巴和海地,发现了那里许许多多的大小岛屿。但使哥伦布失望的是,这里并没有他所想象的那么多黄金和香料,只是有许多他们从来没有见到的动植物和风土人情。当时这些岛屿上印第安人的生产方式还是极其原始的,因此,欧洲人带来的所有制品,甚至废物、玻璃碎片和每张用过的扑克牌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宝贝。他们用这些东西大量换取印第安人的贵重物品。印第安人把这些远方来的白人当成神仙派来的贵客,热情的招待,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对于他们的野心并没有提防。然而正是这些人宣布了他们灾难的到来。哥伦布到达海地以后,在那里建立据点,把欧洲的先进武器——大炮和火枪带到了岛上,开始了对当地人民的血腥统治和疯狂掠夺。

美洲印第安人的灾难从哥伦布开始意识到向西航行的可能性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西方人对美洲的疯狂掠夺和奴役,几乎灭绝了印第安人。起先的时候,他们被抓起来作为奴隶四处贩卖,女性的印第安人成了西方男人的玩偶和性奴隶;后来在美洲发现了金矿等矿产,这些印第安人不再被运出去贩卖了,却又被赶到矿场里去做苦工。西方文明的美洲的巨大冲击,一举破坏了那里人们的质朴传统,使这片大陆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这让我想起了沈从文写的《边城》,文化入侵中的弱势文化和传统,是多么的无助啊!

限于认识的局限性,哥伦布此后又三次重复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许多海岸。但直到1506年逝世,他仍然一直认为他到达的是印度。后来,一个叫做亚美利哥的意大利学者,经过更多的考察,才明确哥伦布到达的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个原来不为人知的新的大陆。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但这块大陆却用证实它是新大陆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亚美利加洲。不过人们还是将发现新大陆的荣誉送给了他,尽管哥伦布并不是第一个到达美洲的人,但哥伦布第一次告诉人们在大西洋的彼岸还有大陆。

哥伦布虽然发现了新大陆,但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荣耀,第三次远航的时候,甚至还被西班牙政府作为叛匪押解回来。哥伦布的“发现”虽然没有马上给西班牙带来明显的收益,但是随后接踵而至的冒险者从美洲攫取了无数金银财宝。美洲的印第安人本来过着质朴、平和的生活,是哥伦布远航给他们带来了噩梦,差点导致整个种族的灭绝。功过是非,任人评说,哥伦布自己已经达到名垂史册的目的了。

 

《哥伦布日记》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著大陆桥翻译社/译 远方出版社 2003.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