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我的心情 |
昨天,我坐在教室里接连听了7节课,回到家里之后稍微休息了一会,接着准备今天给高三学生上的90分钟复习课。下面是昨天一天的时间安排。
7:00
8:30
13:15
16:00
18:30
备课结束之后,无意之中把这个时间安排和学生一天的学习活动、晚上的家庭作业处理做一个对比,发现两者在时间安排上非常相似。想想自己一天的辛苦,真是觉得现在做个学生也非常不容易。
首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坐在教室里,坚持不懈,这本身就非常不简单。暂且不说学什么,但是坐在硬板凳上把每天7~8节课的时间耗费掉,而且不违反课堂教学纪律,就是一项本领。我听完7节课下来,已经疲劳不堪,腰酸背痛。也幸亏孩子们年轻,并且养成了习惯,形成了规律,才能一直坚持下来。
其次,每节课将老师讲的知识搞明白,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每节课都是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内容,一节课的知识来不及消化,下一节就又来了,等将一天的课听完,第一节课上的什么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还有,随着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引入课堂,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的信息比以前大了很多,而学生的脑袋里并没有装上电脑,思维的模式和思维的速度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如果遇到一个在学科教学方面功底比较深的教师,能够深入浅出地表达学科的知识体系,学生接收起来可能容易一点;如果遇到某些自己对课的内容理解都很肤浅的教师,那就更麻烦了。现在普遍的情况是,对教学理解的比较肤浅的教师还为数不少。这对孩子们的学习来说是一个挑战,所以说孩子们非常不容易。
第三,每天生活在学校和教室里,必然和同学、和教师之间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其中,有些关系是很和谐的,有些关系可能是很不舒心的。和谐的生生、师生关系,对于团队的凝聚力、对于学生自身的学习都会起到促进的作用;而不和谐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则会产生一种阻碍。学生每天都要和班级里的其他同学、任课教师打交道,怎样化解那些不和谐的音符,唱响和谐的旋律,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现在的学生,有相当一批人存在心理障碍,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愿意去心理教师或者班主任那里倾诉。
第四,每天回去之后,要完成各门学科的一大堆作业。很多学生天还没有亮就已经走在求学的道路上了,天黑了才匆匆赶回家中。每天没有心情看日出,也没有时间看日落。回到家里吃完晚饭,就又坐在了桌旁,赶忙完成今天的功课。最麻烦的是,有的老师,自己对作业的认识不清,为了学生不至于落后,布置了很多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反复操练;还有的教师讲完了一部分内容之后,布置的作业和讲的内容不一致。学生看着试题不知道如何下手,翻看课堂笔记也不得要领,打电话问其他同学,还会被家长批评为学习沉不下心。
……
做个学生不容易,教师和家长要多换位思考,就能理解为什么很多孩子听说有春游、秋游的机会就欢呼雀跃;就能理解为什么很多孩子遇到活动课、体育课就活蹦乱跳,而平时的学科学习常常会无精打采;就能理解为什么很多孩子就是赖在床上不愿意起来,宁愿迟到让老师批评一通,也不愿意早起几分钟;就能理解为什么很多孩子喜欢社团活动,常常会有一些别出心裁的举动……
想到这些,作为教师就更应该把课准备好,不要总是给学生那种“老三篇”的感觉。要经常变换教学方式,不断更新教学情境,努力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多给学生创设一点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