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 |
分类: 会议纪要 |
昨天傍晚,从上海乘飞机赶往北京,参加第三届世界名中学校长论坛暨美国麻州大学孔子学院学术研讨会。
1.空中快线
前些日子看到报道,说北京和上海的机场对开空中快线,整合几家航空公司的资源,基本上每10分钟左右一班飞机,而且只要飞机上有空位,就可以改签航班。我在去虹桥机场的路上,就在想不知道这样的举措是否还有。
我订的机票是傍晚17:55的,在市教研室开了会,赶到机场的时候才16:00,我就去值机柜台咨询能否提前走,办票的同志做了记录,让我等一会看看。到了16:25,他告诉我可以比原订的时间提前1个小时登机,并当即给办了登机手续,让我喜出望外。
上了飞机更是开心,这是一架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波音777-200型飞机,经济舱每排的座位多达9人,我还是第一次乘坐这么大型的飞机。飞机大,飞起来也很平稳。不过最让我感慨的还是京沪两地交往的繁忙程度,尽管有这么多班次的飞机,飞机的容量又如此的大,还是坐满了乘客,怪不得想购买京沪航线的打折机票很不容易呢。
2.钓鱼台国宾馆
本次会议的地点在钓鱼台国宾馆,我是第一次到这里来开会。国宾馆的知名度很高,不用我做更多的介绍,这里贴几张照片让大家有一些直观的印象。
宾馆内部一景
国宾馆的牌楼
我们开会的5号楼。外面看普普通通,走进去富丽堂皇。
会议厅内的一幅书法作品
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主办,欧盟教育基金会等单位协办。
这是开会的主会场。
3.会议主题
本次会议研究的主要专题有:
中西方和谐教育的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精髓的现实意义
教育战略与资源整合
中西方课程改革的比较研究
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的探讨
未来学校与未来人才的培养研究……
在后面几天的博文中,我将陆续向大家介绍每个专题研究专家们的主要观点以及我的一些思考。
4.几点体会
第一,会议安排的节奏非常快。从早上7:30出发到晚上7:50回到宾馆,几乎没有休息地连续工作了12个多小时。强度很高,节奏很快。除了拍照、领导讲话等用去的一个小时时间外,接连进行了三个专题的报告,每个专题都有3~4位专家阐述自己的观点,每个专题的最后还有互动交流。到了傍晚的时候,感到头已经有点懵了。上海的工作节奏是比较快的,我都有点受不了,估计其他校长也会感到疲劳的。
第二,信息量非常大。来自不同国家的教育专家,从同的视角探索教育发展的个性特点和共性问题,强调用世界的眼光、国际化的开放胸怀学习和汲取不同民族文化的精华,鼓励不同教育观点之间的相互沟通,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一直不停地记录我感兴趣的话题,到了晚上一看,竟然记录了20多页的内容,怪不得肩膀都累的酸酸的。
第三,很多与会者,仍然愿意做一个忠实的听众,不很善于在公众场合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也一样)。在信息时代,交流和沟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学校的管理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怎样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又怎样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才能呢?其实很多人在自己单位等熟悉的环境里还是能够侃侃而谈的,但到了自己不熟悉的环境,就不愿说话了,这大概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第四,上海和北京两地的温差很大。上海的最低温度,就是这里的最高温度。我昨天乘车到机场的时候,感到热的不行,还要求司机开冷空调呢,到了北京,又开始享受热空调了。
第五,北京的空气污染还是很严重。在有太阳的时段里,整个天空给人的感觉仍然是灰蒙蒙的,没有那种金秋季节秋高气爽的感觉。想起了周一在学校接待美国夏威夷圣路易斯中学的代表时,她对我说的一段话:“我在北京,感到空气污染很严重。不知道政府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证2008年奥运会的室外项目运动员的健康。”我当时给她介绍了一些北京治理环境污染的做法,但到了这里有了直接体验后,也开始感到忧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