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日记事

(2007-07-25 11:17:34)
分类: 我的心情

从吐鲁番回来,感觉好像把那里的高温带到了上海。

最近一段时间,上海连续高温,气象台几乎每天都发布黄色或橙色的高温预警信号,让人更觉得高热难耐。

每天到学校里来,上班和下班的过程,就像“桑拿”一样,道路上行走的酷热,空调车里凉爽,交替进行,考验着我的适应性。为了分散对热浪的注意力,我“篡改”了刀朗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这首歌,每天在行走之中哼唱,也别有情趣。

        2007年的第一场热

        比以往时候来的更猛烈些

        停靠在路边的八路电车

        喘着气吐着热浪厢里藏清凉

        ……

天太热,人们就希望公共场所开放空调或冷气,使人们进来之后有凉爽之感,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不用心,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我从学校里出来办事,在阳光的照耀下走了一段不短的路,去乘坐25路公共汽车。走到车站的时候已经汗流浃背了。

一上车,一阵强冷空气扑面而来,司机把车里的温度调节的只有十几度,而且风力很强,刚进来还觉得很舒服,没过两分钟就感觉不对头了,从坐的地方站到车门的附近,想减少一点冷气的“侵袭”,但也无济于事。强忍着坚持了几站路,实在受不了,就下车换乘,然后又是出汗、上车吹干……反复的折腾,我的头开始不舒服了。

看到了一间小的书店,我想进去淘书,刚到门口就感觉到一阵冷气从店门喷涌而出。进去一看,书店里的人还没有空调多,40多平方米的一个书店,装了6台空调,每台设定的温度都是 20℃,正在紧张的工作着,制造出来的冷气让我浑身不舒服,但店员显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正坐在那里惬意地享受着呢。

那天回家之后我就感冒了。看病吃药,耽误了不少事情。等自己感到舒服一点了,掐指一算,为看病花费的钱比坐出租车贵多了。如果那天叫一辆出租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要求司机调节温度,既方便又不受罪,多好啊。

想通了之后的第二天傍晚,一个大学校友约我到他的新家去玩,我毫不犹豫地从家门口叫了一辆出租车,准备奢侈一把了。

我家门口的道路是一个比较窄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道路,当时正处在下班回家的时候,来往的行人都很多,错车都很困难。出租车司机小心地开着车,慢慢地向前行。刚走出了没有一百米,迎面过来一个年龄50岁左右的本土上海男人,骑着一辆电动自行车,突然停在了我们出租车的前面,不动了。头还高高向上仰着,用眼睛的余光瞥着我们。

上海规定环线之内不能按喇叭,司机没有办法,就从车窗伸出头和他打招呼,让他避让一下,他把手一挥,让我们往后退。这时,我们的后面已经有四五辆车堵塞在一起,往后退根本就没有可能。我以为司机招惹了他,问司机,他自己也在那里纳闷,不知道这个上海男人中了什么邪。就这样,一辆出租车被一个“伟大”的市民堵着,无法通行。任后面的车流排成长队,他都一点也不觉得愧疚。

一个认识他的人看不惯了,过来劝这位上海男人让开,他还不大情愿,说就想看看是我让他还是他让我。我听了以后直发晕,难道这大热的天气,把这个上海男人的神智都烤的不清楚了,做出如此“戆”的事情来?

……

在资源如此紧缺的时代,面对这样的高温天,更要注意合理地利用资源。空调车里每降低1℃的温度,要消耗多少汽油;商店每每降低1℃的温度,要消耗多少电能。虽然你可能会说我自己有钱,我可以再买,但资源是大家的,也是有限的,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加以挥霍和浪费。

像莫明其妙地做出了如此“戆”的举动的这位先生,我已经无话可说了。

人们总感到现在的天气比几十年前要热,原因何在?我想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科技的力量。科技是一个双刃剑,它每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色彩,就会同时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负面作用。以前的机动车没有现在的机动车多,以前的车里没有空调,以前的家庭也没有空调……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这些东西都成了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了。大家在使用这些物品的时候,同时也在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更多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空间中来,使得我们的城市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热岛”,加剧了周边地区气候的变化,还有可能引起更大范围之内的空气的异常变化,导致灾害性气候的发生。现在的人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怪圈”,在不断创造奇迹的同时,接受大自然的某种惩罚,而且这种境况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程度越来越剧烈,给人们带来的心里震撼越来越强烈。

二是人们的心态。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很多人缺乏一个平和的心态,因此对环境的变化就更敏感,更难以接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