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克拉玛依

(2007-07-05 15:26:38)
分类: 旅途随记

知道克拉玛依这个地方已经有很多年了,作为一个油田城市,能够有很高的知名度,得归功于吕远词曲的那首《克拉玛依之歌》。

    当年我赶着马群寻找草地,

    到这里勒住马我望过你,

    漫漫的黄沙像无边的火海,

    我赶紧转过脸向别处走去。

    啊,克拉玛依,我不愿走近你,

    你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

我自己就是听着这首歌曲长大的。

1.来克目的

克拉玛依教育局和我区教育局有着良好的关系,近年来,他们每年都邀请我们区里的特级教师过来,通过上课、开设讲座等方式,和他们的中学教师进行交流,这就是我们本次来的主要任务。克拉玛依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很大,他们全市的教师人数大约3500人,是我区教师的三分之一左右,学校数目大体也是这样,但他们每年在教育上的投入比我区的投入还要多一些,教育培训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这次来了语文、数学、物理、音乐等四个学科的十一位教师,从今天开始,用5天的时间和当地的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每人平均有2整天的讲学任务,分解在这5天之中。

2.行程感受

从上海乘坐飞机到乌鲁木齐,在飞机上整整呆了5个小时的时间,和我年初从上海飞新加坡的时间相当,让我深感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啊。

接我们的司机,已经提前一天到了乌鲁木齐,住在那里等着我们的到来。我们沿着201省道,前往克拉玛依,这一路又用去了4个多小时的时间。早上6点钟从家里出发,到达克拉玛依市的时候,已经快到下午600了。

新疆的天空格外的清新,蔚蓝的天、洁白的云、广袤的农场、难得一见的农民,让我们感到非常的祥和、宁静。行走在这里,心灵仿佛都能得到净化。

3.地名溯源

克拉玛依是什么意思?在行走的过程中,大家就有了这样的疑问。据介绍,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谐音,得名于市区东北角一群天然沥青丘——黑油山。1955年人们在这戈壁荒滩上勘探出了石油之后,经国务院批准,于1958年设立克拉玛依市。

 走进克拉玛依

黑油山位于成吉斯汗山麓,是克拉玛依油田的露头,因原油长年外溢凝结成沥青丘。图中我正在拍摄的就是还在外溢的原油。

石油是克拉玛依市的主要自然资源。据说这里现在仍然延续着一种特殊的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既新疆石油管理局的局长、党委书记就是克拉玛依市的市长、市委书记。从现在看,这种模式已经不多见了。

4.时差气候

上海和克拉玛依两地大约有3个小时左右的时差。克拉玛依这里的上班时间是:上午9301330,下午16001930,这里的人们下午开始上班的时候,上海的学校已经要放学了。昨天晚上我们吃完饭已经接近2200了,但天气依然很亮堂,天完全暗下来要到2300以后了。如果要是等到天黑了之后才开始“夜生活”,那非得到下半夜才有可能完成一项活动了。

克拉玛依的地理纬度比较高,因此夏季白昼长黑夜短。早晨600左右,天就已经大亮了。我的生物钟还没有调整过来,昨晚虽然睡得很晚,今天600不到就醒过来了。

克拉玛依这两天的最高温度和上海差不多,但是感觉完全不同。上海正处于黄梅季节,每天都感到闷热难耐,这里比较干燥,觉得气候非常适宜。当然,在太阳底下也是受不了的,昨天下午700左右,我们在宾馆附近走了一圈,只要暴露在太阳下面,立即有一种火辣辣的感觉,但走到树荫下面马上就是一阵清凉。一步之差有如此明显的对比,给了我们很深的印象。

5.戈壁水景

一个城市如果有了水,就会有很多动感,很多柔情。

在戈壁沙漠上,水是更加珍贵的资源,无论是油田建设、城市发展还是人们的生活,都和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99年建成的克拉玛依河,从阿勒泰附近的额尔齐斯河引水而来,从克拉玛依穿城而过,投资多达40个亿。水,让克拉马依周围的戈壁逐渐变成了绿洲,也给这个荒漠中的城市增添了无尽魅力。

走进克拉玛依 

克拉玛依河之九龙潭

6.一桩喜事

昨天刚下飞机,接到了我校的老校友打来的一个电话,说昨天上海财经大学开了党委会议,专题研究了我校和财经大学联合办学的事情,并获得了批准。虽然这是情理之中的,但因为中间经历了太多的波折,因此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仍然感到非常的高兴。

同行的特级教师中,有对财大的课程特色比较了解的,当即和我商谈了进一步拓展学校的课程视野,与财经大学的课程建设接轨的想法,我们一拍即合,回去之后要仔细规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