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加物理特级教师研讨会

(2006-11-14 20:26:53)
分类: 会议纪要

第五届全国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学术研讨会于1113日~17日在浙江金华举行。会议由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物理教师》杂志、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等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承办。

为了参加这次会议,我决定乘火车到金华。我经常到浙江出差或者旅游,每次都是乘坐汽车,乘坐火车到浙江还是第一次。购买了前往金华西的火车票,踏上前往金华的路程。没有想到出师不利,还在上海车站火车就晚点了15分钟,在后面的行程中,耽误的时间逐渐累积,本来4个半小时就应该到达的,一直在车上呆了将近6个小时,火车才停靠金华西站。给我的感觉是最近特别不适合出门,无论是汽车还是火车,总是晚点或者道路堵塞。剩下一半的马卡连科的《教育诗》在火车旅途之中读完了,最新一期的《读者》杂志也在旅途之中读完了,到后来我还花费了不少时间研究读者的彩页广告和相关的艺术品介绍。还好我的朋友在金华火车站接我,并将我送到会议指定的宾馆,让我心暖了不少!

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行政中心报告厅举行。浙江师范大学新建的校园非常漂亮,又刚刚迎来了自己建校50周年的盛典,在这个时候举办这样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很有意义。会议开始的时候虽然小雨霏霏,但挡不住与会代表的参会热情。开幕式很隆重,来了很多物理领域重量级的人物,还有领导的讲话、相关部门的贺辞、贺信等。说实在话,这样的开幕式大多数与会代表都是心不在焉的,因为与会的人都是经历过各种场面的人,大家关心的是大会的主题报告和相关的学术交流。还好,开幕式比较简短,在拍照留念之后,我们开始了相关的学习和研讨活动。

本次会议,有三个方面的活动值得关注,一是物理学最新进展方面的,2006年的诺贝尔奖,对最近10年的宇宙研究和暗物质研究有了一个方向性的肯定,为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信息,对实现物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提供了启示;二是物理教材编写方面的,最近几年各个地方编制的物理新教材,在落实物理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改革理念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从主编的介绍中可以感受到大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三是物理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到物理课堂教学中,特级教师有很多新的想法和做法,这样的会议是一个很好的交流互通的平台。

现在已经听到的专家报告有:

——郭汉英教授所作的“从‘舟行不觉’到暗宇宙”的科学前言报告。郭教授从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研究的领域出发,向我们介绍了精确宇宙学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分析了有关空间、宇宙和引力理论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经历的多次挑战,指出以惯性原理的及其局域化为主线,很有可能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郭教授的报告,很多地方听起来还有很吃力的,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不断地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获得对研究问题的新观点,这样的一个思想,对我们的中学教学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清华大学物理系沈慧君教授作的“爱因斯坦创造奇迹的启示”专题报告。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的5篇论文,可以比作光彩夺目的火箭,在黑暗的天空突然划出一道璀璨的光辉,照亮了物理学发展的道路。沈教授在分析了爱因斯坦成功的内外因之后,给予我们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第一,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品质,应该好好珍惜;第二,爱因斯坦很早在上帝和科学之间选择了科学的道路,促成他一生献身科学事业,我们也应在中学对学生进行这样的教育;第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教学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第四,要提倡独立思考、要培养自由探索的精神。

——清华大学物理系郭奕玲教授所作的物理学史与中学物理教学的专题报告。郭教授通过大量的事例告诉我们,科学经历的是一条非常曲折、非常艰苦的道路。这一点应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不能把它简缩成一个看上去很容易的历程;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是一种探究自然过程变化规律的科学活动;“没有实验家,理论家趋于浮泛;没有理论家,实验家趋于摇摆”(李政道);实验在诺贝尔物理奖中占到70%,理论只占到30%左右。郭教授在谈到物理学史方面的研究状况和一些前辈的努力时,泪流满面,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动容,并同时感受到他对物理教育事业的专注和一往情深。他还向我们推荐了20个值得关注的经典物理实验。经典实验是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可以增强学生对实验的认识,而且可以使教学更有生气,使学生更有参与感。他提醒在座的各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汲取这些实验中的教育因素以及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培养有很好科学思维能力的学生。

还听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等编制的三个不同版本的物理教材介绍。其中刘齐煌老师对上海市物理教材的编制特点采用了十个“化”的描述,概括的比较有特色。分别是:目标操作化、主线明晰化、结构层次化、内容板块化、形式人本化、探究具体化、整合案例化、训练多元化、实验数字化、资料系列化。

每个发言的专家准备的都非常的充分,发言屡屡超时,这可苦了我们这些学员,从早上到晚上,中间除了吃饭,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