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校园一瞥 |
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各位专家和领导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和帮助。在谈学校的发展规划前,我想说明三点:第一,感谢区教育局,将我们的学校列入新一轮“名学校”建设对象;第二,昨天在外地,接到局职改办唐老师的电话,才知道自己要代表学校在今天的论证会上发言;第三,昨晚深夜赶回上海,今天一早就来参加会议,没有时间到学校把三年发展规划拿来,因此今天的发言只能围绕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谈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做法,希望大家谅解。
我们从去年的10月底开始思考三年发展规划,一直到今年年初教代会通过,前后历时三个多月。经历了全体教师各抒己见、教师代表大会交流、中层干部分块研究、学校领导亲自写稿、教代会上征询意见以及教工大会解读领会等一系列过程,初步形成了人人了解三年发展规划,人人能依据学校的规划确定自己发展方向的氛围。
在三年的学校发展中,我们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规划的落实:
第一,保住底线。学校工作方方面面,每一个方面都有工作的底线,学校要发展,关键是保住底线。
学生道德养成的底线,我们选择了责任意识。首先是对自己的责任,然后是对集体和家庭的责任,这两个方面的责任意识上去了,必然会进一步升华为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为此,我们在学校的德育建设方面,突出的就是学生的责任自我意识、学生的感恩意识以及社团活动的开展。
教师师德建设也有底线的要求,在实践中,这个方面的问题比较复杂,有底线突破的,比如说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也有随意提高师德水准的,如何使每个教师明确师德的底线,是我们在三年发展中需要逐步解决的。
学校的课程建设有底线的要求,就是我们的教师应该了解课程的真正含义,会依据市教委课程建设的要求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但现实的情况是,很多教师对课程本身的含义还没有搞清楚,因此在三年发展中,我们就有了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我们的老师理解课程。我们自己构思设计了系列培训,向我们的老师们普及有关课程概念以及课程建设的策略。
教师的教学也有基本要求,就是“切实上好每一堂课”,因此要从教学的基本环节开始规范备课组活动,让每一个教研组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确定出体现学科特色的好课标准,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教师的教育科研也有基本要求,就是每人每学期提出一个个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到困惑的问题或者现象,在个体的努力和组室的帮助下进行实践探索,将科研和教学融为一体,利用科研促教学。
……
第二,寻觅特色。建设中学原来是一所很有特色的学校,学校的理工方面的特长为学校培养出了一批批人才,在现代船舶工业和神州飞行系列研发的过程中,就活跃这一批我校的精英,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地为祖国争光,为建设中学添彩。但最近的一二十年,学校为了缓解求学的压力,不断地扩班、扩容,为了争取所谓的社会地位,拼命地追求升学率,原来很有特色的课程没有了,从我们学校里出来的学生不再具有鲜明的建设中学的特色。现在,我们面临着生源锐减的新挑战,如果不办出学校的特色,这个学校可能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我们还是希望,经过20年之后,我们的学生在社会上的活动能够带有明显的建设中学课程熏陶的烙印。但特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正在积极的摸索、实践之中,争取在三年内寻找出一条符合建设中学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第三,谋求发展。我们期望的发展主要为: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个体的发展。十六大提出的“民富国强”的发展思路用在学校的发展上也是非常合适的,教师发展起来了,他才会更加关注给予他发展的集体和社会,才能更加努力的工作来回报社会。在教师个体的发展方面我们关注的是:引导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引导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制定星级班主任评选条例和骨干教师评聘条例等,鼓励教师爱岗敬业,脱颖而出。
教师集体的发展,包括备课组集体和教研组集体。我们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在学校的推进,引导广大教师关注学生、聚焦课堂,凝聚集体的智慧,努力实践新课程。学校还将通过组室达标机制,促进集体的健康发展。
学校整体的发展。学校办学硬件的建设,努力创设体现时代水平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发展打好环境基础;密切关注学校软件的建设,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学校办学水平的逐步提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