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plong
pp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9,121
  • 关注人气:4,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新高一老师的几点建议(之一)

(2006-06-27 21:43:39)
分类: 校园一瞥

2006627下午130,学校新高一年级集体正式成立,并举行了第一次年级组全体教师会议。据说在放假之前就召开新高一年级组会议,在近些年还是第一次。

新高一年级组汇聚了一批驰骋高三多年、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学骨干,还有一批年轻的教师,他们有很好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经验,为高一年级实施新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高一年级教师会议上,我谈了高一工作的几点想法:

一、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

我越来越感到,新课程能够建设到什么样的程度,与教师的观念有着切实的联系。

1.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

这个问题好象不是问题,很早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共识。其实不然,在教学实践中,“教教材”的现象比比皆是。奉教材为绝对真理,毫不走样地将其传诵给学生,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有的教师为了表明自己不是在念书,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构思和设计,如前后对调、中间穿插等等,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书上的内容一点也没有漏掉,这实际上还是“教教材”的翻版。

新教材中能够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是十分丰富的,是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凡是开发出来的资源都在课堂上通过某种形式展现给学生?不是的。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服务的,开发出来的课程资源能不能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看这些资源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实践表明,只有选择教材中或者教材之外最能实现教学要求的素材,才有可能将教学真正地落到实处。教材不是金科玉律,教师不能把教材奉为“圣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处理教材内容,促使学生形成流畅的思维。

2.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

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新教材本身就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的老师们普遍缺乏经验,学校还要保证教学质量,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每个学科多加一些课时。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想法,我敢肯定我们的老师完全不是为了那个可怜的“课时津贴”。但我认为学校要严格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开设课程。

教材的内容是《课程方案》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也一定可以完成的,如果增加课时用于教材的教学,很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大量补充教材之外的学习内容,二是在基础内容上进行“深挖洞”,这两种情况都不是新课程改革希望出现的。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可以给他们开设拓展课,通过学生的自主选择,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学校也将要求教师开设一些限定性的拓展课,提升学生各方面的品位,如语文、英语到图书馆里进行的的阅读课、研究型课程的学习活动等等。

拓展课的类型主要有:学科延伸类的拓展、各类社团活动、各种专题教育活动等等。其中学科延伸类的拓展学科教师最容易做,也最有可能将它上成基础型课程。建议我们的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资料积累,根据自己的特长,上出有学校特色的拓展课来,期望通过几年的实践,能够出一批学校的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来。

3.正确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二期课改”新课程,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了配合新课程的开设,学校准备给每一个教师配备一台液晶电脑,给每个教室配备一套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些都是硬件方面的建设,学校拿出一点钱来是可能实现的。问题是教师如何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教学设备的更新,教学资源的丰富,它的核心价值在对教师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方式改变更深层次的含义是人们思维方式的改变。不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候,就很容易走如误区。

我曾到一些学校去考察“电子白板”和PPT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我发现它们最大的差异就是学习方式的改变。PPT课件提供给学生的全部都是预设好的学习内容,教学中间无论出了什么样的变故,都无法临时更改,因此,从本质上说,这样的技术应用还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我在“电子白板”的使用中,真实地感受到了教与学的互动,感受到了它带给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变革。我希望我们的老师们做一个有心人,在新课程实践的过程中研究一些信息技术给我们到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去应对。

4.团队合作意识要进一步加强

新课程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有教师本身知识储存方面的、有对新课程观念理解方面的、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等等,这样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教师个人是难以应对的,发挥团队的优势,是“二期课改”新教材的必然选择。

团队的合作不仅仅是备课组教师层面的,还包括年级组教师、教研组教师、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教研员……等等。很多难题的破解一个人确实很困难,但是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三个“臭皮匠“,还能顶一个诸葛亮,我们可是有着巨大聪明才智的教师呢!

在前几天写的“寄语新高三教师”一文中,我曾经对教师的团队合作问题提出过建议,这里不再重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