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扬个性的教育

(2006-05-15 08:07:31)
分类: 读书评论

——读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札记

 

李希贵是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的局长,历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兼任国家督学、山东省中语会会长等职。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讲述了他在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经历的许许多多的教育故事、进行的深思熟虑的教育思考。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不会被一些时髦的名词、术语等撞得眼花缭乱,这是因为这些故事都是原汁原味、真实、鲜活的教育生活记录,这些思考都是基于生活的教育之思。而正是在这“原生态”里,我们才得以尽情体味教育那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神奇;正是在“原生态”里,我们才能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朝阳”的蓬勃与意气风发,欣赏壮志青年的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并惊异于学生们因其主体性的唤醒而迸发出的巨大潜能;也正是在“原生态”里,我们得以揭开李希贵先生从普通教师到校长再到局长并逐渐成长为一位著名教育家的神秘面纱。

本书有三条线索,一条线是教学线,主要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作者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主要写作者从管理一所学校到管理一个县的教育,进而到管理一个地级市教育的过程中,对管理的理解和思考。书中有很多精彩的言论,现分别从以上三个线索整理归类如下:

一、关于教学

1、人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就应该读特定的名家名作,一旦错过了这个阅读阶段,我们不但会失去阅读的愿望,而且也难以收到特定成长阶段所需要的“精神营养”。

2、我开始思考语文学习的规律。长期以来,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涵咏、感悟和体会,语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

3、教育有时候就这样奇怪:我们费尽心血和时间经营的——例如课堂教学中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辅导——很快就会被孩子们遗忘;而我们无意中播下的种子,却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长成了一棵大树,让他们终身受益。每一位善于思考的教师,都因该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我们究该怎样把这种“有意的”教育和“无意的”教育结合起来。

4、如果把考试紧紧定位在评定优劣上,考试就必然成为一个教育的怪胎。在有些人看来,真正好的教师,应该经得起每一次大大小小的考试,不然不算什么本事。可是如果连眼前的考试全都能够应付,他就不会有太多的精力关注明天。

5、想起了农民种地,他们从来不强迫庄稼按照一个模式生长——因为他们知道那样做肯定是徒劳无意义的,他们只是勤勉地浇水、施肥、喷洒农药,为每一颗庄稼按照自己的方式尽情地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于是,他们在秋天才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收获。

6、什么时候孩子们会在我们的课堂上学会独立思考了,什么时候孩子们能够探寻属于自己的答案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

7、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方式投入学习,比怎样学习、学习什么更重要。

8、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

9、素质教育和考试成绩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当一个孩子的素质真正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之后,考个好成绩应当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10、“权重衡量法”给大家一个醒示。它规定,如果有些学科在课程表之外多占用学生的自主时间,那就要根据你占用时间的多少,扣减你的部分工作量,相应地,也就降低了你的工作量工资。因为,你没有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你以牺牲学生的时间为代价去完成你本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任务,当然要减扣你的工资。

二、关于教育

1、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2、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是徒劳。

3、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

4、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5、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的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

6、和学生平等地坐下交流,才知道她们并不是小孩子。

7、学生渴望的不是偏爱,而是公平、公正;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会给他留下永远不能消除的阴影,甚至在他的同学中,他永远都抬不起头来。

8、教育与警察不同,教育的成功绝不是抓出一个小偷,它还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

9、教育是塑造心灵的艺术,教育的伟大、神圣在此,教育的艰难也在此。

10、最好的教育应该是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发展的教育,应该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是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

11、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

12、教育学其实是“人学”,而“人学”应该是最大的学问,也应该是人人首先应该认知的学问。从教20多年,我自认为,我的成功不在于我从一个普通教师当了校长,当了局长,而在于我从读教育这本大书的过程中,感悟了人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命形态,找到了一条属于我自己的道路。

三、关于管理

1、一切教育都应该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入手。一切制度都必须从关注人本身的需要出发,脱离人文关怀的制度只能成为束缚手脚的镣铐。

2、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

3、权力是把传家宝刀,最好不要拔出鞘。

4、对教学工作的领导,行政命令是靠不住的。

5、有效的管理一定是最简单的。对学校评估的指标越细,反而越不准确。

6、管理应当借鉴“裁缝”的做法:根据身材,订做衣服。

7、我们时常过于看重管理的权威,却往往却能够忽略了管理的终极目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发展。如果以牺牲孩子的命运作为维护管理权威的代价,不但背离了管理的初衷,而且这种管理最终必然走向死胡同。‘一切纪律都当小心施用,除了诱导学生去把他们的工作完全做好之外,没有别的。’和学生一生的发展相比,权威算什么!而且我们也完全可以找到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的呀。

8、一种真正科学有效的符合人性的制约——是不动声色的制约。应当既能够约束人有能够解放人。它约束的是对事业不利的行为,解放的是人的创造精神和积极性。

9、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教师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因为,如果你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

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使我感觉教育理论并不枯燥,可以像看电影一样轻松,同时也感到自己的工作离“能够自由呼吸的教育”的要求相距还很远。把这些精彩的言论记录下来不难,但要铭记在心、并融合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还需下一番苦功。借用一个网友的话:只有详参之,深悟之,笃行之,才能事半功倍。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东方文化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