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的力量

(2006-05-06 13:39:31)
分类: 读书评论

——读《安妮·沙莉文教育手记》有感

 

    一个又聋又瞎又哑、因为不幸而备受宠溺的孩子;

    一个蛮横无理任性、7岁依然冷漠、无知、拒绝爱抚的孩子;

    一个通晓五种语言、知识渊博的学者;

    一个文笔优美、情感细腻的作家;

    一个充满爱心献身于助残事业的活动家。

    她就是海伦·凯勒,这个被马克·吐温称为教育奇迹、被美国人称为十大偶像的人。而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自7岁起一直跟随在她身边、对她精心培育和照顾的启蒙老师——安妮·沙莉文,《教育手记》的作者。

    海伦·凯勒五官三废,父母的宠溺让她成了一个脾气暴躁而极具野性的孩子。安妮用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毅力,在没有任何教育经验可以遵循的情况下,从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的兴趣出发,启发式代替灌输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让海伦融入自然中去,在她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教育的机会,激发她的求知热情。同时,安妮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情感和善良的心性时刻给海伦爱的教育,这一切让海伦变得热情、积极、善良并极富有爱心。在安妮的教导和帮助下,海伦·凯勒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人类历史上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第一位盲聋哑人。海伦写了14部书(处女作《我的生活》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终生献身于救助残障人的事业之中,成为倍受世人瞩目的传奇女性。安妮·沙莉文也被人称之为“只有一名学生的伟大教育家”。

    海伦·凯勒曾说:“我的老师给我带来了爱,带来了欢乐,给我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我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同时属于她——无论是我的才能,还是我的希望和快乐,都来自她爱的点化……”在《安妮·沙莉文教育手记》中,安妮通过她对海伦的教育过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个爱心铸就的故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父母又是最爱孩子的,安妮告诉了我们怎样的爱是孩子需要的爱,怎样的帮助是孩子需要的帮助。因为海伦的残疾,无奈之中,她的父母给了她太多的爱护和娇纵,渐渐使她养成了肆无忌惮、过分散漫、无拘无束的性格,既野蛮又难驯。安妮意识到,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她的教育不会起到一点成效,而且会毁了海伦的一生。为此,她顶住海伦父母的压力,冒着失去工作的危险,采取了一些极端的办法:如将海伦和她的父母隔离开来进行单独的教育,强迫海伦学会服从(洗脸、梳头、用刀叉吃饭都必须一边和她格斗,一边教她。固执已见的海伦则以哭喊、怪叫等方式全身心地反抗着严格的教育)……一段时间的努力,首先使海伦在性格上发生了变化,为进一步的教育奠定了基础。这对每一个初任父母者都有很好的启迪意义,特别是家家都是独生子女的今天。孩子需要呵护,但绝对不能娇纵,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可以让孩子一生受用。

    安妮认为,在对孩子实施的各种教育中,语言教育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语言运用自如了,才可能更深、更多地了解其他的东西。在安妮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单词,她似一块干燥的海绵不分昼夜、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安妮在教海伦学习语言的时候,本身也没有什么教学经验,靠的是全身心的投入和对海伦满腔的爱。她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在生活和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开展语言学习,用完整的语言开启海伦言语心智;选择经典名著让海伦阅读,而不是胡编乱造的通俗儿童读物;培养海伦每天记日记的习惯,并将她的日记进行反复的讨论和批改,尽量使每一句话都显得简洁优美;尽量关注文本的整体意境,不去过分追究个别词和句子的解释,努力达到一种“忘形”的境界;驾轻就熟地使用语言的前提是有丰富的想法和体验,也就是有丰富的生活感受。头脑里塞满了想法,自然有交流的冲动,而且更想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这是语言就会显示它巨大的、无与伦比的作用……

    安妮探索出来的教育方法也是很有价值的。“我相信,每一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极大的潜能,只要我们用对方法,就能很好地激发它们,并且不断地成长。”安妮从来不把单纯的语言学习作为教育的目的,而是当作交流思想的媒介,将学习语言和传授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认为,如果我们生硬地向孩子们的大脑灌输所谓的基础知识的话,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数学无法教会他们去爱人,地理学也无法让他们学会欣赏地球上的美景。在最初的教育中,更应该引导孩子发挥天性,努力让他们从自然界中获得最大的快乐,在最自然的环境中开启他们的心智。这样的教育才会让孩子更有发展,更有创造性。”关于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安妮认为,只要孩子能够提出某些问题,你就应改相信他有能力理解这些问题的基本回答,安妮由此为海伦架设了一架探索未知事物的桥梁。如何更好地把握教育的时机?安妮无疑给予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还有教育海伦写作的方法、说话的训练等等。“我们接受教育,应像在乡村散步一样,从容不迫,悠闲自得,胸怀宽广,兼收并蓄。这样得来的知识就好像无声的潮水,把各种深刻的思想毫无痕迹地冲到了我们的心田里。”

    阅读《安妮·沙莉文教育手记》,始终有一个感受,就是自我成功与重塑生命的工具是相同的:那就是信心与爱心。安妮作为一位年轻的复明使者,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然而她有无比的爱心与惊人的信心,并将其灌注入海伦这位全聋全哑的小女孩身上,通过潜意识的沟通,靠着身体的接触,她俩逐渐在心灵之间搭起了一座桥。一个不“信”任自己“心”灵力量的人,不懂得爱护自己,未能推己及人,徒然耳能听目能见,也不会有什么成就;海伦既盲且聋,但她“信”任自己的“心”灵力量,爱护自己,推己及人,于是她的“心眼”亮了,“心耳”开了,她创造了常人难以比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相信“我确实能做到”的态度,产生了能力、技巧与精力这些必备的条件。每当你相信“我能做到”时,自然就会想出“如何去做”的方法。这就是安妮和海伦告诉我们的。

 

《安妮·沙莉文教育手记》【美】安妮·沙莉文著 王智编译 中国盲文出版社 2004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如飞的时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