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变革路途上的一盏灯

(2006-03-13 07:51:03)
分类: 读书评论

——推荐给我的同事的新课程改革读本《静悄悄的革命》

 

第一次读《静悄悄的革命》是2003年,参加顾泠沅教授领衔的上海市“行动教育”高级研修班期间,顾老师给我们准备了很丰富的读书资料,《静悄悄的革命》就是其中的一本。还记得当时读这本书时的激动,用红笔蓝笔将其中精彩的语句进行勾画,还旁注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并向不少的朋友、同事推荐此书。后来我的一位朋友将我涂写的有点混乱的那本书要了去,我就又买了第二、第三本。每购买一次,我都会完整的将它重读一遍,每次都有新的体会和感悟。

《静悄悄的革命》的作者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先生,这是一位“付诸行动的研究者”。在20多年中,参观了1000多所学校,走进了7000多间教室,“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把自己作为教室中与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员”。在习惯了闭门造车的学术氛围里,这样一位务实而平易的研究者就值得敬佩!佐藤学教授以教育专家特有的敏锐力和探索精神,用亲身实践,结合许许多多生动的实例著就了这本书。这是一本没有大理论大叙事的小书,作者与别的专家不同,他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着教育的真理。和那些惯常的大部头理论专著相比,这本书并不厚重,甚至显得有点单薄,很不起眼,但你一旦读了下去,就会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有一种一口气要把它读完的冲动。很多教师在没有读到此书之前,对上述说法大都不以为然,而阅读之后大多数都表示有相同的感受。

佐藤学先生从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学校课程建设、构建家长社区学校“学习共同体”等四个方面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处在变革中的学校如何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办学质量提高的运作机制和实践经验。

关于课堂教学,佐腾学先生直指当前将“学生主体性”绝对化的教学改革是在制造“主体性的神话”,并认为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正是产生这一虚假主体性的“温床”。那些“仅仅是白热化的发言竞争,学生表面活跃地不断叫着‘是的’、‘是的’,高高地举手的教室”和“那些空气沉闷、学生的身体坐得笔直笔直的教室”是属于同一类型的,同样是硬邦邦、干巴巴的关系而构成的教室。提出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这样的投球般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 在书中,像这样的精辟之言俯首可拾,让人耳目一新,发人深省!书中还讲到要让每一个老师都来上公开课,让所有教师敞开教室门,开放教室,互相观摩教学、互相批评,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合作的同事关系。只要有一个教师封闭着教室的大门,那么想从内部进行学校改革就是不可能的。

关于校本教研,佐藤学先生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要让学校转变,至少需要三年。第一年,在学校建立起教师间公开授课情况的校内教研体制;第二年,提高研讨会质量,以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重新建构学校的内部组织、机构;第三年,以学生和教师有目共睹的转变为依据,把新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置正式规定下来。通过如此三年的教研活动,学校就可能成为一所像样的学校了。” 佐藤学先生强调,“把校内教研活动作为学校运营的重点”。他主张,“为了通过教学研究来改变学校,至少100次的授课案例研究是必要的”;要召开公开研讨会;要公开日常授课;要开放教室;每个教师都要带着自己的课题致力于教学研究。

……

我想,再怎么介绍,还是不如亲自去读读这本书好。为什么向我的同事推荐此书,除了上述的介绍外,还有如下理由:

第一,这本书非常容易读,也容易读懂。我觉得自己工作以来读过不少教育理论书籍,但大多语言比较晦涩难懂,很少有几本能够一口气读下去,不少的书籍读了不到一半就自动放弃了。这本书语言非常生动鲜活,这还要感谢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精彩的翻译。

第二,这本书是佐腾学先生20多年的时间内,参观了1000多所学校,走进了7000多间教室而写就的指导教育改革实践的书籍,这和很多“教育研究者”通过主观臆断教师们的工作而撰写的纸上谈兵式的“教育理论”不同,它紧贴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直面我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有非常多教育教学的实际事例,有利于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反思。

  《静悄悄的革命》 (日)佐腾学著 李季湄译 长春出版社 20031月第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