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欧洲之旅》随感

(2006-02-10 13:20:36)
分类: 读书评论

在回乡的旅途之中,仔细品味了希望出版社编辑出版的“跟随余秋雨的脚步”系列之一——《欧洲之旅》(200410月第2版)。这本书记述了余秋雨2000年参加凤凰卫视“欧洲之旅”文化考察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全书收集了其在南欧、中欧、西欧和北欧旅行期间所写的多篇散文,真实地再现了余秋雨面对欧洲独特文明的精神思索、对文明衰败的精辟见解和深沉忧思,体现着一个文化学者对文明的眷恋、关注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在我成长的40年中,从来没有正式学习过历史和地理这两门学科,因此对欧洲各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文明说不上许多。在本书的序言中,余秋雨的一段话就让我眼睛一亮:“人的生命由时间和空间组成。时间再怎么长,也就百来岁吧,延长余地不大,但空间就不一样了,伸缩的范围可以非常悬殊。因此,生命质量的落差,很大程度上与空间相关。”虽然暂时还不能像余秋雨那样畅游欧洲,但由他做“向导”,沿着余秋雨旅行的线路进行一次文化漫游,也算是拓宽了自己的生命空间了吧!在略微颠簸的火车中,我沉迷在《欧洲之旅》之中,不经意之间,搞清了欧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对各个国家的文化也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

“欧洲之旅”是关于欧洲文明的考察。捧读着这本书,追随着余秋雨的脚步,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行走在欧洲各地的鲜活的余秋雨,端凝肃穆,忧心忡忡,思绪飞扬,从小地方发现大问题,字里行间充满了关于“文明”的问号和惊叹号。其中,关于文明衰落的思考,引起我的很多联想。他认为,几大文明的衰落都有共同的原因,首先是战争,其次是文明自身的保守性,保守留下秩序,丢了创造。他认为“欧洲文明确实是很优秀的文明,她能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意识的发扬,个人意志的实现和社会公德的完满结合得互不矛盾。但我非常惊讶她对迫在眉睫的危机竟茫然无知。她自闭在优越和安全当中,对外界的不了解实际上使她处于脆弱的状态,这是强大背后的脆弱。实际上,各国移民已经穿插在欧洲的咖啡座之间,其他的文明已经到了她的眼前。”联想到我们的教育,何尝不是如此?不按照教育规律的办事的行政“瞎指挥”,犹如“战争”,足以摧毁我们已有的教育体系,让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在迷茫和困惑之中踯躅而行;而很多教育工作者看不到当前滚滚而来的教育改革的洪流,仍然固守自己原有的教材、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或者对新课程改革横加指责,批驳的一无是处,岂不也是对自身危机的浑然不知?

关于蕴藏在交通规则背后的逻辑的挖掘,更使我对现在的德育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一天余秋雨和一个德国学人在斯图加特这个人口稀疏、交通冷清的城市的一个路口等红灯,尽管极目左右都没有其他车的影子,大家还是十分规矩地等着。这位德国学人做了如下的推衍:第一,据统计,城市的街道穿行者中,受交通事故伤害最大的群落,是孩子;第二孩子们承受了太多来自成人的行为规范教育,但试验证明,最有效的教育来自他们自身的观察;第三,据统计,孩子观察世界的一个重要地点,是自家的窗口。因此,当你四顾无人无车,放心的穿越红灯的时候,根本无法保证路边排排高楼的无数窗口,没有孩子在观看;第四,于是你进入了一个逻辑悖论:当你安全地穿越了红灯,等于给孩子上了一课,内容是穿越红灯无危险。只有当你遭受伤亡的时候才能给孩子正确地教育,但你又不愿意为这样的教育支付如此惨重的代价。第五,面对悖论,唯一正确的方法是放弃穿越,一件红灯就立即停步,让孩子们看到一种无须别人监督的生命规范。我以前曾经小心翼翼地说过几次这样的话:“学生出问题,80%左右的责任在于教师。”想想我们平时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我越来越相信我的判断,同时也为当前的德育教育感到揪心。欧洲启蒙运动的巨大功效,是让理性渗透到一切日常生活之中,可我们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总是停留在一些又大又远的概念上,很少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甚至不少教师也是嘴上一套,行为又是一套,结果,这些教师传播的一些原则和规范往往空洞和干涩,无益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也无法经受现实生活的检验。这样的教育何时是个尽头?

记得在“欧洲之旅”之后,记者问余秋雨关于“文明”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余秋雨说“只要是文明,她们一定有共同的敌人,文明的使命不是在相互冲突中让某一方倒下,而是在相互学习中对付共同的敌人——野蛮。文明与野蛮相比,总是显得脆弱,让我们为保存和发展她共同呼喊和努力。”就用此活作为随笔的结束语吧。

《欧洲之旅》余秋雨 希望出版社 200410月第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今天天气很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