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2012-09-20 12:30:16)
标签:

云南

大理

喜洲

洱海

白族

分类: 云南美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博文多为吃喝玩乐记录个人见闻,难免有偏见和不妥的地方,望大家见谅。更多精彩请大家围观微博,多指教。

 


喜洲是第二次去了,第一次去的时候是去年的暑假。

这次去的时候天气不太好,下了一阵小雨,跟我同行的明明同学因为肠胃炎一路上打不起精神来。

上次来喜洲是跟爸爸妈妈来的,租了客栈的车子,在喜洲呆了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

然后被忽悠去了严家大院看所谓的白族民俗表演喝三道茶。

其实白族的民俗是很有趣的,三道茶若没试过的话也不妨试试,但是商业味道极浓厚让我忽略了这些风俗。

记忆中的那次喜洲之行是比较糟糕的,看完表演之后开车的师傅就把我们拉回大理了。


所以无论如何,这次我还是要去一趟喜洲,去看看这个中国建筑史上堪称一绝的白族民居的真实样子

从大理出发,走到大丽公路,坐上去往洱源的中巴,10块钱左右,半个小时的车程。

如果包车环游洱海的话,还可以一路走完像周城、挖色、双廊等比较有特色的村庄。

包车的价格环海大概是三百块钱,大理人们还是很朴实的,不会像在丽江那样漫天要价。

朴实充满生活气息,就是我喜欢大理的一个主要原因。


喜洲是目前大理白族民居保存得最多也是最完整的地方。

白族民居“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风格,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除了几座比较典型的白族民居之外,其实喜洲里的一些老百姓的房子也还保留着当初传统的摸样。

因为去年暑假花了几百块钱进去所谓的民居看表演之后,这次凡是要花钱的地方都被我否决了。

走街串巷看老百姓的生活,那才是融入这个地方的最好方式。

而正好又在小巷里被我找到了这么一家人,主人家并不拒绝我进来拍照,破旧的房子带来古朴的味道。

虽然墙壁都已经有些剥落,但是墙上的花纹却是清晰可见的。

所以来喜洲,不要期待着这个生活味儿极浓的小镇会给你带去多少惊喜,你需要用心体会,这样你才不会失望


至于要真正领略传统白族民居的精粹,建议到张家花园去瞧瞧。

很多大理人,包括一些租车的师傅,出租车司机,客栈老板,都会建议你去张家花园。

绝对不是他们想赚钱,虽然张家花园是近年有人投资兴建,但是建筑非常完美而且完全重现了当时白族的繁华

我是今年二月份去过一次张家花园,那会儿茶花盛放,花园里到处是鲜花,犹如进入一个皇宫之中。

而到了喜洲,更应该体验的倒不是白族民居的大气,而是这里老百姓的传统生活和文化。

这是在张家花园感受不到的,因为张家花园就是一个景点,是一栋建筑的盆景和缩影,里面没有生活。


不得不提到的是,喜洲的四方街,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小集市。

集市里售卖很多小玩意,也有当地的一些小食店,当然还有摆地摊卖菜的。

四方街里有喜洲曾经风靡一时的小马车,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花几十块钱坐上小马车环游喜洲。

当然,四方街里最吸引我的是喜洲粑粑了。

这种白族传统的粑粑,据说只有在喜洲才有。确实,我到云南其他地方并未见到这种粑粑。

怎么形容它的美味呢,比丽江粑粑更风味更多样,比披萨更酥软。

所以我每次来都要尝试这个好东西,要一个肉馅的咸味的,要一个玫瑰馅的甜味的,吃不完就兜着走。


至于其他在网络上能搜到的喜洲的相关资料,我就懒得在这里重复了。

总之到了喜洲,什么历史啊环境啊,都可以了解一个大概。

千万不能错过的就是,你一定要留一点时间,逛逛这个不大的小镇,别把时间都浪费在看白族民俗表演上了。

你会发现,这个白族小镇子,竟然与儿时记忆中的故乡那么相似,那些小作坊、小集市,缝纫店修鞋铺。。。

无不透露着这里生活的原始,以及这里的人们对生活的保留的最初的态度,那就是安逸和淳朴。


朋友说我是一个古镇控,我不得不承认,我对古镇有着特别的感情。

当然,像江南那些烦心了的同意规划的古镇自然是不能唤起我多少回忆了。

毕竟八十年代的回忆,还是停留在一些很淳朴的生活的小滋味里。

喜洲就是一个能把我带回过去的地方,可别说,去双廊去沙溪我倒是没有这种感觉。

喜洲独有的集市,让我想起家乡那逢初一十五的集市。。

那随地摆卖的小摊档,让我想起过年的时候跟妈妈去街市买新衣服的场景。

回忆已经定格,只有这细水流长的行走让我在纷扰的世界找寻心灵最纯净的部分,珍藏起来留待日后慢慢品尝


【小贴士】

1、其实喜洲的扎染也挺多的,不一定非要到周城去。

2、这里目前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一大批明代、清代、民国以及当代各个时期各具特色的白族民居建筑群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为明代遗留下来的杨士云“七尺书楼”;清代杨源大院,赵廷俊大院;民国严子珍大院,杨品相大院等共三十多院。但是很多院子在休憩,进去参观并没有多大意思。

3、喜洲吃饭的地方,生活一点的可以到四方街吃小贩的小吃,高档一点的也可以到一些私人宅院改造的饭店就餐,对于我来说,最风味的当属买几个喜洲粑粑了,好吃又能吃饱。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这样悠闲又平常的生活,在喜洲到处可见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斑驳的墙壁下面,躺着一只慵懒的猫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普通人家的小院落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石头砌成的房子,在大理也很多见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墙壁上的花纹,有相当的历史了吧。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庭院里晒着的花椒。。大理也爱用花椒哦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窗下古老的石井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每一扇门,打开一段沉淀的记忆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每一间房子,都是一个故事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每间传统的房子,屋檐上都有精美的雕刻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这种墙壁,是不是传说中用贝壳做的呢,请高人指教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窗户上还贴着窗花哦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街边的角落里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严家院,就是看民俗表演的地方,如果单纯进去参观的话,票价好像是5元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司马第,已经关门了,不开放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随处都可以看到古老的房子,白色是白族百姓爱用的色彩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古老的门檐上都长草了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下面这几张是11年的暑假拍摄的,那天去的时候天气很好。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小巷的深处有个很小的人儿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缝缝补补又是一年了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生意越来越清淡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坐上小马车逛喜洲古镇曾经风靡一时哦,但现在大家都步行啦,健康嘛,也别委屈了马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四方街的小吃档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马车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四方街这里的小吃很风味,不过要注意卫生哦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配钥匙、刻章,修表,现在还有人修表吗,我有个过世的叔叔,以前就是修表的,大工程啊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这种三轮车以前我家里也有呢,后来给爸爸卖掉了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这位大叔在自家门口摆的布鞋档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太诱人了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粑粑里面的玫瑰酱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咸味的喜洲粑粑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去喜洲的路上经过三塔,肯定不买门票进去,门口才能拍到全景嘛。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喜庆的日子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洞房里尽是扎染,很有特色吧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门口摆放的大染缸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三道茶,最喜欢最后一道苦尽甘来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典型的白族风俗,嫁女的时候,要掐新娘的脸哦,掐得越疼越好,让新郎心疼一下么,还是想让新娘知道结婚后苦不堪言的生活呢。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远处是云雾袅绕的苍山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老房子前安全生产的标语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也有小桥流水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明明说,白族人是不是天生就会画画啊,我觉得是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白族民居典型的照壁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戏台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云南】漫步洱海边上的风情小镇喜洲

联系我可以在微博给我留言,或者给我mail:bbewawa@163.com,QQ:149002396(约稿和工作,聊天发邮件哦)

图片和文字均为娃娃辛苦创作,想转载的网站和其他媒体请事先跟我联系,谢谢大家的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