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去香港,特别去了趟赛马博物馆,跑马地其实并不难走,但是没有地铁直达,我带着个跟屁虫,从中环打的过去,五十块钱左右。其实对赛马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周末一打开电视,看到香港无线翡翠台,都会播放赛马实况,当时觉得赛马实在是件很沉闷的事情,因为我一直期待着看卡通片,而往往周末的时候就被赛马节目全部占据了。
香港赛马博物馆位于香港跑马地马场快活看台2楼。于1996年10月18日开馆,占地面积超过6000平方呎。展示香港从1840年至今的赛马历史和资料。

博物馆的场地不大,从楼上还可以俯瞰赛马场。

博物馆门口是一幅很大的墙画,画面是穿着盛装的伯爵以及骑士,充满着十九世纪英伦风味。

博物馆位于二楼,场馆不是很大,但却是免费的,虽然是免费的博物馆,但是展出的物品却囊括了香港赛马的历史发展,很值得小朋友包括大人学习和了解。

上到二楼是一个小商品展台,过年的时候发财树上挂着利是,一片喜庆的新年气氛。右手边就是满贯厅,可以饮早茶也提供午市和夜市。

这是一匹马王的(骨架),是1978年到1982年香港马王"禄怡",这匹马很特别,是真真正正赛马的骨架。这匹大名鼎鼎的"禄怡"是香港第一匹赢得百万奖金的骏马,出赛32次就获得过15次胜利。

1918年2月26日发生在跑马地马棚的那场导致600名马迷葬身火海的火灾,人们依然难忘。这场悲剧也是以“跑马地的历史时刻”为主体的第二展馆表现的内容之一,它向观众回顾了香港跑马地赛马场自1848年至今的历史变迁。
这个展馆展示的是骑马的技艺,同事也包括了赛马时候的一些用具,图中展示的就是计时器啦,看到这些器材,似乎听到旧时的鸣枪声,万马奔腾历历在目。

博物馆还模拟马匹饲养、训练的场景,制作了迷你模型,陈列品中最特别的要数以前的一些证件、工具和奖杯了。

这是1974年——1983年使用的场外投注售票机。

各式各样各个年代的投注机,记录的是香港赛马的历史,以及香港人的娱乐生活。

1983年-1989年的投注机。

看过了仿真的早期骑师和赛马,还通过图片和文字了解一下香港赛马的演变。最早的赛事是在1841年,当时的马匹都是从北方南运的蒙古马,很多骑师甚至就是马主,服装也没有太多的讲究。到了20世纪初,赛马渐渐职业化,马匹也由原来的蒙古小马变成从澳洲或欧洲运来的纯种马。

这个展馆的主题是“赛马运动向香港致意”。这里展出世界各地赛马会及赛马机构的艺术品、纪念品、各大赛事的奖杯等,展品琳琅满目,其艺术造型及精美制作令游览者叹为观止。


这是骑师磅。香港的赛马是“让赛”,我们希望每一匹马跑每一场都有同样的机会输赢,所以每一次让赛比赛之前,骑师的重量一定要知道。/如果准备让120镑,骑师100磅,他要再拿上20磅的东西来骑马,每一场比赛之前我们都要秤一秤骑师,每一场马跑完之后也要秤一秤骑师,让我们真正知道是不是100磅的骑师带着20磅的东西来跑马。
这种秤是1986年才开始使用的,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它已经被电子秤所取代了,马会特意摆出来让大家参观,如果愿意,还可以亲自试上一试。

这个奖杯,是女王亲自颁发的。

这就是蒙古马,香港没有职业化的赛马之前,跑的马都是从中国运来香港的。00:07:48:16这匹马很特别的就是比现在的纯种马矮很多,没那么大。现在的马多数过千磅。另一个很特别的就是可以看到以前的骑师不是专业化的,现在的骑师没有那么高大,也没有那么重。

在博物馆里,除了可以看到以往训练的工具、奖杯等等以外,还可以通过互动游戏了解马匹的知识。

骑士的服装已经有点陈旧


下图展示的是当时赛马的马鞍。

这个展馆介绍骑师的服装、用具,而且展现赛场上紧张激烈的场面,人们可以看到赛场上的众生相。来到这一展览馆,就犹如来到了现实中的赛马场,看到帅气的骑师策马扬鞭。


馆方特别设置了游戏机,通过互动的方式,让观众了解马的生命周期以及结构等基础知识。节目单、骑师榜、训练工具,赛马博物馆的珍贵资料展示了香港赛马100多年的历史。在赛马博物馆里的一角,还有一个专作慈善之用的展览厅,现正展出500多件特殊幼儿中心和特殊学校同学的艺术创作

喜欢赛马的朋友到了香港,不妨到跑马场看看当年赛马的盛况,到博物馆领略一下赛马的悠久历史,赛马可以讲是香港的一个特色了,虽然内地也建设了一些赛马场地,比如广州的赛马场,但是都因为很多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原因没有继续下去,惟独香港的赛马运动一直流传到现在仍然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这跟香港的历史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赛马博物馆很小,半个小时就可以看完,但是赛马场周围的环境不错,看完之后还可以在附近散散步。有很多中巴和大巴都经过赛马会,从中环或者铜锣湾过来很方便。
欢迎大家到娃娃的微博指导围观,谢谢大家的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