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重拾的孩提记忆,广州红砖厂初探
标签:
广州798红砖厂艺术展览文化旅游 |
这是从员村后门进去,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
很多非主流的展览会在这里举行,这次到访,其实不算初探,去年的9月份,因为一个“旅行思生活”的摄影展,来过,但又匆匆离开了,并没有留下太多印象,唯一的印象就是在那次展览中,认识了一帮摄影发烧友,后来也疏于联系,每每见他们的大作发表在网络上,心中都会概叹,相聚何时?

红砖厂内因为近期开发,食肆也慢慢多了起来,以前只见到“表哥茶餐厅”孤独坐镇,现在多了好多餐馆和咖啡店。这家惠来菜,没试过,做的应该是客家菜,装修独特,墙上的雕刻设计让人过目难忘,已经过了吃饭的时间,但室内仍然有人喝茶聊天,这样的下午坐在空旷的餐厅里喝茶,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ART
CAFE也传承了红砖厂的创意精神,可以想象,这盏灯在夜里会传达多么温暖的信息。



一路走去,仿佛把喧嚣的都市抛到了云外,高大的葱郁的树木遮蔽着阳光,洒下斑驳的树影,树下是小憩的桌椅,路边,有打扫卫生的老伯伯,一排排红色的平房,似乎把人带到了儿时的小弄堂里,乍一眼望去,又仿佛来到了欧洲小镇,变幻莫测的想象,给了红砖厂更多的创意空间。

128便利店,卖的东西自然不够7-11多,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喜欢广州和香港的便利店,不只是因为它24小时开放的方便,而是,在便利店里上演的一个个浪漫动人的故事吸引了我,当然,也留恋便利店里吃着香橙面包就着屈臣氏水看着晨报打发早餐的清晨,还有寂静的夜里那照亮回家的路的灯光。

铁幕吧的来由,大概是外边这一层层的铁栅栏吧。锈迹斑斑的铁管,在宣告着一个旧机器时代的结束,颓废的气息却没有让它沉寂下来,历史的沉淀反而给了它无限的创意。

刷了白色漆的白房子在红砖厂里并不多见,里面是一个画展,斑驳的墙壁是很多摄影爱好者钟爱的场地,只是我去的那天可能因为天气不太好的原因,摄影的人少,拍照的人多。

被翻新的旧机器静静地躺在园子里,历史的印记变成了潮流的元素,思想的火花在这里四处绽放。

这家陈列馆里的展览,取名叫“虫乐”,展示的是一些陶瓷制品,做工非常精细,全部是昆虫的模拟,一场交响乐栩栩如生。

咖啡馆里幽暗的灯光,把空间跟外界完全分开,悠长的回廊里,一间间小雅座被间隔开,参观的人静静地走过,好奇地拍照、观望,却一点也不打扰正在喝茶看书的人,这种和谐真是难能可贵。

一些展馆的设计和名字都很有诗意,充满了年轻人的智慧。虽然这里被重新开发,但是旧与新的交替却显得非常和谐,一点都不突兀,这点很值得城市规划处的人学习,这样,我们的老城区改造工程,就不会把老房子全部夷为平地,把活生生的城市历史文化,淹没在高楼大厦中了。

说说这里的人们吧,来参观的人五花八门,有玩非主流摄影的90后,有外国朋友,也有附近走街串巷的街坊们。可见艺术都是相通的,没有高雅和低俗之分。

这是我认为的目前在开放的最好的一个展览:十年春运。
春运对于广州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它简直就成了广州的一个标志。十年的春运,变迁的人和事,小小的火车站里,却谱写了这么多温暖而又感人的故事。展馆循环播放着旭日阳刚和筷子兄弟的歌,一幕幕春运的画面展现在眼前,一个个故事述说着农民工们的辛酸和快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