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偶尔看到一张旧照片,过去的事情突然如潮涌来,纤毫毕现,人的记忆就是这样神奇,认为忘却了的事情,其实一直都在,只是缺少足够的提示。
大脑在记忆和理解时,常常伴随着一些场景信息的输入,这或许是我们的大脑早期进化而来的。原始人没有文字,完全靠声音、画面,气味等感性信息输入,来积累他们的经验。
看纸质书和电纸书的区别就是,你能很快的回忆起纸质书的内容,这段内容在某一个翻页的地方,用蓝色的荧光笔划记。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初中生物书上的心脏图的位置,我在教室外的月光下默默记忆。而电纸书就没有这种感觉,它代表着一种无差别的,无个性,整齐统一的现代理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纸质书最终的归属或许不在它的实用价值中,而在它为人们制造感观的精神与感性世界中,它的收藏价值将会越来越大。
大脑75%以上的神经元都是视觉神经元,充分利用视觉的优势,在学习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时调动自己的想象力,为学习的内容制造一个场景,或者运用生动的类比,或者找到内容中的概念,用视觉化的语言建模。比如把系统学习类比为城市高速公路,比如三明治的思考模式。比如把本我看作原始人, 自我看作酋长,超我看作图腾崇拜。
在写文时,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为文章制造一种画面感,会让你的文章生动起来,让人印象深刻。
我在高铁上写下这些天马行空的漫谈,此时伴随着我的,还有窗外黑黝黝的山岗上,那一轮桔黄的落日,耳中嗡嗡作响的列车摩擦声,以及对目的地期待的心情。若干年后,文字早已灰飞烟灭,但是某个山岗,红日 ,声音,心情,或许会将这段经历,拉出记忆的深渊。
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