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社会的圈子

分类: 史海拾贝 |
由于农耕技术的发展,使得大片土地的耕种成为可能,出现了兼并土地的大地主,发展成豪强地主,成为地方社会的精英。
总结一下,豪强地主两个特点:1并不是简单的积累财富,而是利用财富发展社会关系,2他们发展的社会关系并不完全依靠宗族和个人,更多是村落、地区,向外扩散。
这些社会精英并没有把眼光停留在积累土地的财富上,书中有一句话“为了增加财富,提高权势,宗族势力努力挺高民众数量,而不是土地和金钱”
民众数量就是依附他们的地方人民,可见财富并不是用土地和金钱来衡量,而是人气,也就是圈子。他们怎样发展圈子呢?通过分配家产、联姻、宴饮慈善、求师访友、垄断地方崇拜,成为主持地方事务的领袖。
分配家产,也欧洲的长子继承制不一样,长子继承制利于家族的财产集中,不至于分散,因此能形成大的庄园,也利于聚集发展商业需要的资本。而析产分财,虽然把财产摊薄,但是利于家族的壮大,家族通过联姻、分家,扩大势力圈子。东西方的思想分野由来如此。中国人更注重人情世故,圈子,关系网,而西方人更强调个人能力,特别是商业能力。
通过仗义疏财,慈善,获得一种道德经济,书中用了道德经济这个词,道德是为了争取更大的财富,比如地位、声望,而这些必将带来高于土地的财富,比如做官。如同现在说的社交货币,占据信息的源头,获得社交好评,赢得潜在的利益。这是一种经济学思维,这种思维用一种中立的角度,研究人们的动机。与我们从纯粹的精神层面的美化、崇拜、倡导美德不同,我们习惯了隐藏动机,这就是农业社会的道德,与西方社会基于商业形成的道德不同,前者容易陷于一种虚伪,空泛,而后者是一种真实的需要。
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中的人文思想,都不是空穴来风,从历史的源头可以寻根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