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做不到,你需要只是一个合适的追随者
| 分类: 人在旅途 |
户外跑进行了一段时间,似乎开始进入怠懈期。今天跑之前,感觉大腿有点酸痛,肚子也有点疼,脚踝也有点不对劲,好像我是用这些模糊的感觉在说服自己,对接下来可能的懈怠,给一个预先的解释。
开始跑之后,前面不远处有一个跑者,我想,就以他为目标,追上他。慢慢的,差距缩小,但是我的体能也开始入不敷出。目标是一个比较有经验的跑者,保持着一个较平均的速度前进。我一方面要对抗体能的下降,一方面还要加速。我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对目标的追赶,忘记了身体的不适,因为稍有懈怠,就会越落越远。
第一个公里结束报时,竟然打破了最高纪录,没有超过6分钟。第二个公里开始,体能已经开始透支,和目标的距离渐渐拉开了。我暗暗定了一个原则,距离必须保持在两根路灯之间,每当目标要离开一个路灯,我就咬牙加速保持距离。不过,目标实在太强大了,好像越来越快,而我在接近两公里的时候,已经完全不能加速了,只好看着目标越来越远,而我的速度也越来越慢,最终放弃追赶。不过,成绩还不错。
为自己设立一个追随者,保持一定的压力,是一种反脆弱的策略,在第一个阶段的路程中,前面的跑者,给我了一种合适的压力,使我专注于完成任务,战胜了各种困难,发掘出自己的潜能。
人产生懈怠是正常的,而且也会找出种种消极的理由,凭借意志力可能会产生痛苦的记忆,也不能长久,其实这时候并不是没有能力完成,只是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将无比煎熬的过程,细分为一个个的目标,找一个可以学习的,作为榜样的追随者,用他的行动,作为自己行动的目标。这个追随者,可以是人,物,团体,也可以是一种标准,只要是一种可以看到的具体的东西就可以了。比如用一定时间标准规定自己必须完成某项任务。比如说跟着群里读书、写作。
目标的选定应该在可以激励和仿效的范围内,太容易不能产生压力失去意义,太难的话,容易放弃。我在后阶段的路程中,就完全放弃了那个目标,因为实力相差太多。也就是说,要保障压力杀不死自己,又能激励自己。
我记得曾经用过一个写作软件,为了让自己快速的写。软件的设计是,几秒钟不输入的话前面写的就会消失,必须要不停的输入。软件的初衷是在高度的专注中让人产生心流,但是用过几次后,我不得不放弃。因为用起来的感觉,就像一只疯狗在追你,不太美妙,只能说这个软件当时超过了我的能力范围。不过我现在想,是不是偶尔这样可以这样练练,被疯狗追一追,练出脚力来。
所以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想不到什么?合适的追随者,合适的压力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