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包容力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那些处于商道或者航道的区域,往往会更具有开放的心态,更具有包容力。地理位置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的文化的融入,并发生碰撞,产生创新的思想,表现在社会制度,艺术,人们生活各个方面。
地区的包容并不是天然的,有地理位置上的必然,一个人的包容力也不是天生的,人习惯于保守,这是天性中的惰性使然。要发展自己的包容力,必定把自己置于一个不断开拓,不断有新事物涌入状态。
一个人的包容力是如何产生的?
1、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经过这样的过程:
今天持A理论,明天又会觉得B理论更好,可惜大部分人都止于这两个阶段,继续学习,我们发现A、B理论可以并存,它们不过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无论中学西学、儒家道教,我们完全可以在不同层面,灵活的运用。在我们不断审视我们思想的历程时,包容就产生了。
2、 挑战陌生的领域。
开拓自己思维的疆域。在陌生的领域中,我们接受另一套话语体系,用另一种思维方式思考,这样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力就增强了,也能包容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方式。
3、 挑战自己未及的难度和深度,探寻事物的底层。
《反脆弱》中说:世界上有一半的事物——非常有趣的一半,尚未命名,我们有时候只要往前多走一点点,就是一个新天地。
4、 中立的思维。
对自己出现的问题,只分析,不批判,用具体的事实和方法分析自己的成长,改进方法,提出目标。用中立的思维反思自己,审视自己,慢慢的,我们就能接纳自己,包容自己,不以完美为唯一标准,从而包容身边的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