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光影日记、读书笔记 |

——读名家随笔,犹如围炉话家常,最易见其真性情。
一、托尔斯泰的随笔,诚恳、亲切、不厌其烦、循循诱导。他的作品弥漫着说教,但并不让人觉得反感,因为他的文字中有宗教情怀,弥赛亚精神。托翁评莫泊桑,中肯实在,即能看到其天才的一面,又对其局限性进行了深入详实的分析。他的评价绝不是泛泛而谈,每一篇,每一个细节,他都详细的解读,要言不烦,当时托翁已经成名,对这样一个异国作家,能做如此深入详尽的介绍,其人品可见一斑。
二、DH劳伦斯,桀骜而淡然,洞察一切。说到自己成名,他说他从来没有挣扎,也没有怀才不遇,不费吹灰之力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作家。然而他并不是恃才傲物,他对社会他人,始终有一种疏离感,成名也好,成家也罢,他永远保持他的独立,他清醒的认识到,他即不能与他出生的劳动阶级休戚与共,也不能融入中产阶级。
劳伦斯对自然风物也有一种敏锐的触角,在他对各种花、鸟、建筑的描写中,仿佛能看到一颗热烈跳跃的心,一个冷漠的人是不能成为好作家的。即使是他的热烈,也是一种独立冷静之上的感情。
劳伦斯说,“工业化的问题在于卑鄙地强使人们的精力用于仅仅为获得而进行竞争。”现在体制教育的问题,在于卑鄙地强使孩子的精力,用于仅仅为考试和分数而进行竞争。
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对建筑有非常专业的评述,而且不惜笔墨,在《悲惨世界》中,对巴黎的街道,对希腊传承至法兰西的历史,都有非常详尽的述叙。他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完全不顾故事的节奏,他的作品信息量巨大,简直是一部百科全书,但是他不是泛泛而谈,见解非常精辟。他的书信游记随笔,没有了故事的框架制约,更是枝叶繁多,侃侃而谈。他写多瑙河游记,从多瑙河前世今生,地理历史,无一不涉。欧洲很多国家都在多瑙河流域,这些国家的形成·,他们围绕着多瑙河发生的战争,引起政治格局的改变,哪里是一篇游记,简直是一部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