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

分类: 奇妙天地 |
味道
“妈妈,你吃点,很好吃的!”儿子夹起一筷子食物,非要往我嘴里塞。
“哎呀,你快点吧,作业还没有做呢!”我无心品尝,又一次催促。
“妈妈,你咬一口,好好吃!”儿子手里拿着食物,送到我嘴边。
“跟你说过多少次,别用手拿,脏!”我开始数落他不洗手。
“妈妈,你一定要尝尝,真的好吃!”儿子无比期待。
“我不吃,放那么多糖,甜死了!”我还在为他刚刚不听劝告,放了太多的糖而耿耿于怀。
不知道从何时起,母子俩交流的画风已经是这样的了。每次说完,有些隐隐的后悔,但下次又依然故我。
他还像小时候那样,有什么好吃的,必须让我也尝尝,而我却没有了那时的耐心,我充满焦虑。我有很多理由解释,长大了,应该有控制能力了,要讲卫生,要有条理,要自觉学习。但是,他懵懂、贪玩、磨蹭、屡教不改,我没法淡定了。
他只不过是想让我分享他的世界,分享他的美味,希望引起我们的共鸣,得到我们的认同。或者只是需要你慢下来,等等他,与他一起体会一份小小的心情。
但我却不在他的频道,这是一个大人的世界,功利的,一切要看疗效的,“亚历山大”的世界,一个人人较着劲的才艺大比拼的世界。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和孩子的世界开始有了分界?
因为我们对他有了要求和比较,从前我们对他的要求是吃好玩好身体好,而现在我们要求他语数好英语好才艺高,我们希望他能在挤挤攘攘的人流中脱颖而去,他的参照物是别人家的孩子,是牛娃和学霸们。于是,我们横挑鼻子竖挑眼,从前可爱的乖宝宝沦为灰溜溜的受气包。
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有着属于自己的味道,为什么要将他改造成符合体制的标准?为什么要剥夺他细细感受世间千种滋味的体验?
也许是对于未来,我们有太多的不确定,和不安全感。于是,我们就用这种显而易见的,随大流的方式改造他。然而,我们问问自己,他喜欢这种方式吗?你喜欢这种方式吗?那是他本来的模样吗?这样长大的他真是会幸福吗?难道生存的价值,是从对别人的比较中获得的吗?
至少,他再也不会与你分享他的美味,和他的新发现,他再也不会因为一份小小的心情而动容,因为他已经失却了美味的感受,因为他的世界已经与你深隔鸿沟。
我们总是想把一切操控在手中,用自己并不强大的思维去设计孩子的未来,但是,上帝说:
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
是的,对于未来,不必恐慌和焦虑,生活,本来就是简单和自然的。它是当下我们共享一箪食,一瓢饮的小幸福;是我们对孩子不强求,不奢望的从容陪伴;是水到渠成,在平和和坚韧中,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散发着 自己独一无二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