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秩序”

分类: 幽室微烛 |
谈“秩序”
文图:妙妈
《哈佛世界史》中对文明的定义是:“文明是增进文化创造的社会秩序”。从中可以看去,文明首先是一种社会秩序,只有也只能在这种次序的基础上,文化创造才得以发展增进。文明其实就是秩序和文化创造的总和。
在罗马的第二代国王努马,在接任依靠武力和战争打下的基础的国家之后,首要的就是进行立法改革,盐野七生写到:“这里所谓的立法改革,不是要制定全新的法律,而是要建立秩序,要让当时喜欢逞强好胜的罗马人懂得做人的礼法。在了解自身力量的局限性的同时,让他们懂得要对超越自身极限心存畏惧”, 努马正是顺应了彼时罗马的需要,做出了适当的举措,给初生的罗马奠定了秩序的基础,对此后罗马的强大产生了深远的推动作用。
从人类文明的开端,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始终需要运行在秩序的轨道上。对于组成国家和历史的个人来说,人类的各种活动亦是如此。从远古的农耕时代,人们根据四季的更迭,安排各种农事,到今天人们出行的各种飞机航班表、列车时刻表,同样也脱离不开秩序的轨道。
什么是秩序呢?秩序是人类对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进而将这种认识形成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准则,来调整和把握自己的生命活动。秩序首先是来源于对自然的认识,在认识中人们会产生一种敬畏感,秩序的作用是让人类的活动处于一种可控可预测的状态,不至于陷入混乱无序,所以,秩序带给人一种安全感。敬畏感让人不可逾越秩序的篱籓,安全感让人在有序的轨道上安然前行,秩序产生了创造力。
失去了这种秩序的把握,创造力无从谈起,人还会陷于一种虚无和茫然中,在《人民的名义》中,光明区的区长孙连成就是这样一个可悲的人物,观察宇宙竟然让他产生一种人类随时会被外星人灭掉的感觉,反应在自己生活态度上,就是工作不作为,得过且过,最终丢掉了职位。在宇宙的探索中,物理学们发现了一个个定律,公式,解释并探索宇宙的秩序。在《三体》中,那些高智商的尖端科学家们一个个自杀身亡,也正是由于对之前研究的定律产生怀疑,否定,进而对自身的存在产生幻灭。
在世界观的认识上,确认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有序的世界,在这样的大前提下,遵守并利用各种秩序,将自己置于一种有序紧张的生活中,创造出属于我们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